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皮娜与她的“舞蹈剧场”

                                                                                                            资料图
年年创造“新玩意”
  “我叫皮娜鲍什。”她谦和地自报家门,然后点燃了一枝烟,把她开创的“舞蹈剧场”潮流、她的“追问”向在场媒体娓娓道来。手捂心口,皮娜鲍什称“能来中国有多么高兴”,她介绍,“乌珀塔尔舞蹈剧场”共有30位舞者,来自世界各地,舞团也周游各处。她与合作了27年的舞美设计师皮特柏斯特至今还每年都致力于创造目前尚不存在的“新玩意”。
“老剧”仍在生长
  皮娜鲍什介绍,此次带来的是两部“老剧”分别首演于1976年与1978年的《春之祭》和《穆勒咖啡屋》。
  可是她反对称之为“过时”,因为“老剧”仍然在生长、变化,是皮娜鲍什整体作品的一部分。
  据她介绍,《春之祭》与《穆勒咖啡屋》迥然不同,前者根据斯特拉文斯基同名音乐创作,因而氛围、主题已然预设:充满能量,舞者动作强烈。而用普赛尔音乐做背景的《穆勒咖啡屋》,没有预设氛围,她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舞台也可以“闻”
  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概念里,舞台设计是个不止于“装饰”的构成板块。她用各种看似不可能的方法,将自己的构思视觉化,比如《春之祭》中,她在舞台上铺满了泥,这样观众不仅能看到听到,还能“闻”到这部制作的概念。皮娜鲍什介绍,《春之祭》舞台仍会铺满泥土,而且女主人公跳舞会出汗,于是泥土便粘到演员身上,便会出现别样的效果。而《穆勒咖啡屋》每次演出都会有变化。以前用的都是不透明的墙,后来慢慢变成使用玻璃墙。
每次演出都是审美历险
  皮娜鲍什19岁来到纽约,曾在美国最高音乐学府朱莉亚学院深造,其后进入新美国芭蕾舞团和大都会芭蕾舞团。“纽约像个丛林,同时给你提供完全自由的感觉。来纽约两天我就找到了自我。”皮娜鲍什说。
  1962年,皮娜鲍什回到德国,成为家乡当地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5年后开始编舞。
  1973年,她创立了“乌珀塔尔舞蹈剧场”,并创作了近30部大规模作品。皮娜鲍什让舞者在舞蹈的同时低声独白、“胡言乱语”,一个着名的例子是《华尔兹》。
  在发布会上被问到自己的“艺术审美原则”时,皮娜鲍什连连摇头:“我的审美原则就是去除原则。每一次演出都是审美上的历险。”她的长期合作伙伴皮特柏斯特则补充:“惟一的规律是:去除所有带有装饰性、人们认为漂亮的东西”。
 
(文章作者:权静姝)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