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族舞蹈赏析
- 民族舞
- 2023-04-21
- 557
民族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是情感产生的运动,是生命力的象征。舞蹈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技艺性很强的表演艺术。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舞蹈教育,通过舞蹈训练能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其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训练优雅仪表体态,增强孩子们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性律,促进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舞蹈教育在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他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开设舞蹈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还是艺术高考的需要,是增强艺术生形象、气质和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中小学开设民族舞蹈课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一.唯美的原生态舞蹈
1.历史渊源 “阿妹戚托”系彝族一支群体的原生态舞蹈名称,汉语意译为“姑娘出嫁舞”,源于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 这是一个在晴隆三宝彝族自治乡及相邻的彝族聚居村寨中流传的民族民间原生态舞蹈,在晴隆已经有了500年以上的历史,它在村民们堂屋里跳,在庭院里跳,在寨子的敞坝里跳。这种彝族传统舞蹈没有音乐和乐器伴奏,彝家姑娘们完全靠心灵感应,跳出整齐的舞步,传达浓浓的姐妹情谊,向即将出嫁当新娘的姐妹表达深深的祝福之情,并用12种代表不同意思的舞步告诉新娘到了婆家后要勤劳节俭,敬老爱幼,家道才能兴旺,日子也才能红红火火。舞蹈有“薅秧”、“鸭子扑水”、“喂狗等十二个动作。从舞蹈语汇中可以窥见远古时代彝族人民在农业、畜牧业、家禽饲养业等方面的发展概况。舞蹈在艺术上独具一格,为民族文艺、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资料。1995年,由贵州省歌舞团依据采风所得编创的《阿妹且朵》曾跳到意大利去;更早的时候,那是50年前的1956年,这个舞蹈曾经被选送到北京为中央领导表演,但那两次都没有这次这样轰动,这样被全省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所关注,是黄果树杯2007“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使它一夜出名,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支古朴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原生态舞蹈。
2.表现形式 “阿妹戚托”纯属无音乐伴奏的彝族婚俗舞蹈,是新婚姑娘临出嫁时,寨中及邻寨女伴纷纷踏至为新娘送行,在与新娘离别之际,表达女伴们依依难舍的心情,同时告诫新娘坐家之后,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尊重寨邻;祝福新娘与丈夫全家和睦相处、兴旺发达。“阿妹戚托”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作、日常生活及其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舞蹈。从“阿妹戚托”独具风格的人文景观中,尚能体现出该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其本土文化内涵。“阿妹戚托”系女子群舞,以偶数组成队形,或呈直排,或呈圆状。以八人或十二人或十六人不等为组,人员增减以偶数计,手拉手即可起舞,舞蹈分为十二小节,即:彝语之伞踏(汉语译为欢送出嫁)、西踏非踏母(勤俭持家)、含各勾梁(送镰刀)、哄的(插秧)、节根间(幸福靠劳动)、美液朵(薅秧)、机堵(耕作)、吉踏吉摩踏(劳动快乐)、其醒然(祝新娘终生幸福),整个舞蹈肢体语言的形成基因,无不来源于生产生活,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向往。其动作主要靠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部位的运动变化来展示舞之美感。表演者相互配合默契,可谓达到丝丝入扣的境界,使其动作整齐无误,干净利落,脚掌发出的踢踏之声,极为脆响,以足传情,使人震撼,予观者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大可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有人给“阿妹戚托”赋予“东方踢踏舞”之美誉。
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民族文化传承一般以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为主。这种传承方式往往导致人在而存、人亡艺绝的严重问题。这种单线式的传承方式,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为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后继有人,民族文化传承必须找准主体才能实现广泛性,才能拥有生命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通过教育得以实现的。教育人类学家认为,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正是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产生、保存和积淀,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可以说,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
青少年是接受教育的广泛主体,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只有通过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使民族文化传承具备造血功能,并且通过学习民族舞蹈,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美的熏陶。融于民族舞蹈中的民族精神,更能对孩子起到激励与引导作用。且许多民族舞蹈都伴有相应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通常是以扬善弃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护花草树木、动物飞禽和歌颂美好生活等思想内容为主题,将生活中简单的道理用形象化的舞蹈语言表现出来,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应该爱什么、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等 。由此可见,舞蹈教育在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他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掌握技能放飞心情
手舞足蹈是人的天性,更是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地貌多样,因而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能使学生感知民族舞蹈韵律,掌握民族舞基本舞步,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体验舞蹈活动的快乐,丰富校园学习生活。民族舞蹈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我国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为了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将民族舞蹈艺术容于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浅显的民族舞蹈知识、基本舞步,选择教材中的民乐、民歌创编各种律动、集体舞、歌表演等辅助音乐教学。指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述对民族音乐的感受,用舞蹈艺术再现民族音乐形象,从而营造宽松、优美的教学环境,释放学生活力,使学生得到审美体验。
三、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民族舞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艺术活动形式,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舞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并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开展校园集体舞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形成开朗、乐观的健康个性;有利于培养健美的身体形态,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青少年追求真善美。
民族舞蹈是青少年十分喜欢的一项艺术活动,“阿妹戚托”民族舞蹈文化之精华,选择了富有美感的舞蹈动作元素。强调通过舞蹈的文化内涵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让学生在跳动中尽情释放自己的青春热情,缓解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压力。充分展示高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它使得男、女同学之间的交流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趣味性地将常见的生活元素与舞蹈文化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团结合作、相互欣赏及情感交流的目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乐感、节奏感。在此过程中感受美、感受爱、感受团结、感受友谊、感受集体的和谐。青少年跳这样风格的舞蹈,能带给他们一种美的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交礼仪文化的内涵,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力,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参与活动的意识。
四、开启学生多元智能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各种不同领域,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包括舞蹈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等。这些智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这些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相当广泛的。舞蹈活动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贡献。(例如:舞蹈能力的提高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努力探索运用民族舞蹈艺术功能开启学生多元智能。
1、学习民族舞蹈,培养学生记忆力 我国的民族舞蹈千姿百态,绚丽多彩、语汇丰富,学生在学习民族舞蹈时不仅要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与舞蹈律动,记住每一舞句所表现的情感.没有良好的记忆力是无法完成一个民族舞蹈的。因此,民族舞蹈学习、排练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记忆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每一堂舞蹈教学课中都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其接受能力,由易到难,安排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民族舞蹈素材与组合的学习,还不断地给他们排练新的民族舞蹈作品,通过不断的积累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2、学习民族舞蹈,发展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舞蹈的形象是语言难以描述的,对于艺术,重要的不是可感的形象,而是创造性的想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想象力的广阔天地。舞蹈的要义之一即自我表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舞蹈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自由想象,尽情的表现自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宽松、自主的氛围下学习优美的舞蹈。在学习舞蹈组合时,经常选择形象鲜明、旋律优美、节奏性强的短小乐曲,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乐曲,去想象,去判断,自由地体会并用肢体语言曲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描述的意境。然后,老师从中提炼出富有童趣的动作加以规范,编成小组合再还给学生学习表演。
3、学习民族舞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 舞蹈创作是从音乐的乐章或乐曲中去找出舞蹈的“意象”,一切乐曲可以根据不同的处理而表现各种不同的意境,很多舞蹈在塑造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这种意境完整地表现出来。在舞蹈活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因此,舞蹈是一门与音乐艺术密切相关的综合艺术。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教会孩子们舞蹈动作,而且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走进音乐,了解音乐世界。在给学生排练舞蹈节目时,当同学们掌握了所学的动作时,教师不忙于让他们合音乐,而是让他们先安静地坐下来反复聆听整首舞曲,边听边略加分析,启发他们联想想象,引领他们感受、理解音乐,使学生对舞蹈音乐的基本旋律、节奏、速度、情绪、形象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之后,再配上动作。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更好地以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准确地塑造舞蹈形象。
五、培养良好个性品格
1、基础训练中培养学生坚毅品格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因此,它是一门技艺性很强的表演艺术。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充分展现舞蹈艺术的审美效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舞蹈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艰苦的基础训练中培养学生坚毅品格。如:软开度训练是舞蹈身体素质训练基础项目之一,而软开度的训练是极其痛苦与枯燥的,往往有很多孩子因过不了这一关而逃避退却的。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主动投入艰苦的训练中。学生具有向师性,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能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老师态度要和蔼可亲,以消除学生心理压力。手中要有方寸,适可而止,不能强拉硬压。并要以各种方法多鼓励孩子,让学生感受成功、进步和老师对自己肯定的喜悦,要让学生感到能够让老师帮助练功是十分荣幸的事。
2、互帮互学中养成合作精神 让学生互相帮助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每次上课前准备活动,在教师的要求下,同学们都会自觉地互相帮助,你帮我压胯,我帮你压腿。同样,每当学习了一个民族基本舞步后,同学们会自觉地自由组合互相帮助、相互指导、复习巩固舞蹈动作。在这合作学习中,他们俨然是一个小老师,一丝不苟地纠正同伴的动作;又是一个恭敬听话的学生,小老师怎样说,就规规矩矩地照着做。在这游戏般的训练和小组学习活动中,同学们不但舞蹈基本功日益扎实,舞蹈语汇日见丰富,而且逐步养成团结互助合作精神。
3、默契配合中提高团队意识 儿童舞蹈一般以群舞为多,小演员之间彼此的默契、和谐的配合非常重要。在舞蹈节目排练中,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都能以集体利益为重,服从角色安排,和伙伴密切配合,完成舞蹈表演任务。
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造、不断筛选、不断创新以后的艺术结晶。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浓烈的民族风格。因此,民族舞蹈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做几个动作或学会几个舞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民族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感知我国幅员之辽阔,体验民族舞蹈之丰富,领略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从而激活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以祖国为荣,以炎黄子孙为骄傲。
总之,民族舞蹈艺术具有塑造人的功能,它不仅作用于人的外表,塑造富有表现力的和创造力美的体型,而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浓烈的民族风格,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内心,教人求真、向善、尚美,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在中小学推广民族舞蹈“阿妹戚托”是很有必要的。
(文章作者:王丁丁)
本文由bosco于2023-04-21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21413.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21413.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