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校合一 白鹭腾飞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656
说起小白鹭民间舞团,在厦门几乎无人不知,这是中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从开创至今,舞团走过了12个春秋,如今已成长为一朵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奇葩。小白鹭民间舞团和厦门戏曲舞蹈学校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多年来,小白鹭开拓了艺术品牌,戏曲学校为小白鹭的腾飞提供强大的后劲支持,这种“团校合一”的探索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使学校和舞团都得到滋养和发展。昨天,由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和厦门华夏少儿文艺中心三家组建的“厦门艺术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以“团校合一”为标志的文艺体制改革被正式确定下来。
[同期声]厦门市文化局副局长 罗才福:今天晚上厦门艺术学校挂牌 是标志着厦门文化事业体制改革 已经进入深一轮 在向深处发展
问:今天的授牌仪式是不是对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和小白鹭的团校合一的进一步肯定?
答:艺术学校的挂牌 确实是标志着 小白鹭舞团和艺术学校“校团合一”走向成熟
[录播]小白鹭民间舞团组建于1993年,前身是创立于1986年的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专业厦门试验班。在当时校舍简陋,资金匮乏的艰苦条件下,北京舞蹈学院的一批专家先后到厦门,看好和支持厦门班。1988年,厦门班进入北京,在中国最高舞蹈学院进行了长达5年的系统化训练。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校长 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长 曾若虹:前后有150名教师 包括中国舞蹈界的顶级专家 贾作光 张继刚等一批专家都给这个厦门班的学生上过课 1993年的6月 我们在北京的中国剧院举行汇报的时候 是引起轰动
[录播]1993年,厦门试验班21名学员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了,这批经过7年培训的民间舞专业人才,面临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校长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长 曾若虹:我们当时面对的就是如何保存这批人才 北京的专家认为 那么多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委培班 少则几个月 长则一年 都散掉了 到底能有一个什么样的体制能够保留这批人才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同期声]原厦门市文化局局长 彭一万:因此我们思考 能否突破旧的体制 走一条“团校结合”的道路
[同期声]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专业厦门试验班学员 黄新:当时包括北京舞蹈学院老院长 专家教授 包括我们曾若虹校长 在一起说要建立中国第一个以民间舞为专业这么一个团体 来开辟中国的市场 当时是一个挺大胆的想法 所以当时的老院长吕艺生先生也说 叫我们要杀出一条血路
[录播]团校合一,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措,也就是以北京舞蹈学院厦门班的这批毕业生为主体,成立中国第一个专业的民间舞表演团体――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同时在舞团和戏曲舞蹈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校长 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长 曾若虹:当时市委市政府 应该说是很有眼光的 支持了我们这个想法 听取了专家这个意见 那么最终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就是我们当时进行了团校结合 把这批毕业生放在厦门戏曲舞蹈学校 像学生一样管理 但是资源互补的基础上 他们带来了一批优秀的节目 又为这个学校做了很好的广告 当时我们的信念 既要保住这个团 这批人才不能散失 又要在这个基础上 用这批人才建立厦门自己的艺术教育基地 也就是要把艺术学校办好
[录播]从1993年小白鹭民间舞团成立开始,到2005年厦门艺术学校成立,团校合一的模式经过了12年的实践检验。从1993年开始,小白鹭民间舞团的优秀演员就到戏曲舞蹈学校兼职任教。这批由中国最高的舞蹈专业学府培养出来的演员,一开始就在团校合一的体制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教师 马福强:团校结合最好的地方 我认为是资源共享的好处 小白鹭的年轻老师可以到我们这里教学 我们的学生可以 小白鹭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舞台 去展现他们自己
[同期声]原小白鹭民间舞团演员 厦门艺术学校教师 黄新:比如说我们学校排演什么节目 就让小白鹭的演员过来排练 上排练课 排一些节目 那么他们还是演员 但是有一些演员也兼职的两边的 所以我觉得团校合一就是这样吧
[录播]小白鹭舞团的优秀演员到学校任教,舞团在演出中也大量起用艺校的学生,为学员创造了很多上台演出的机会。这种大量的实习机会,有效缩短了他们和舞台的距离,使他们更快地成熟起来。艺校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不断充实到小白鹭民间舞团,成为舞团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教师 马福强:因为我们真正的课堂和舞台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他们会根据和小白鹭一起演出 在舞台上积累一些演出的经验 对课堂上的动作会有一些帮助
[同期声]原小白鹭民间舞团演员 厦门艺术学校教师 黄新:我觉得好处有一点就是 也是影响比较深远的 我们可以间接性地缩短课堂到舞台之间的距离 /那么团校合一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 我们排完节目以后 因为和小白鹭的这个关系 我们可以不断地演出 去充实小白鹭 同时也给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而且是大量地提供这样的机会 而且是使他们在比较早的情况下去接触舞台 这样的话 等他从舞台上实习过来 再回到课堂上 对他课堂又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他就知道了 我今天学这些东西 就是为了明天我要在舞台上那一下
[录播]经过12年的经营,小白鹭民间舞团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以及独特的闽南地方特色,成为中国艺术界的一朵奇葩。“小白鹭”曾经17次出访世界各地,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在国内各类舞蹈比赛中,“小白鹭”频频获奖,成绩斐然。1999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厦门观看小白鹭的演出之后评价:“小白鹭”是中国民族之花。
“小白鹭”名扬海内外,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少年冲着“小白鹭”的名气报考了厦门艺术学校,成为振翅欲飞的小小白鹭。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一年级新生:我觉得小白鹭的演出很好看 表演技术也非常高超 所以我妈妈就让我来考这个学校了
问:有没有什么舞蹈方面的理想?
答:现在就是好好练功 等到5年以后先进小白鹭
[录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团校合一的体制创新,使当年的一个厦门试验班结出两大硕果――小白鹭民间舞团成为厦门的一张城市名片,凭借小白鹭的品牌优势,艺术学校成为一片沃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生源,并不断充实了“小白鹭”的艺术舞台。
[同期声]原厦门市文化局局长 彭一万:那么这样一来 这个团火起来了 而且他们不断有新的创作 不断有新的演出 而且不断有新的提高 那么通过几年的发展 这个团成长起来了 学校也发展起来了 我们就认为 这条路是可行的 实践证明当时我们说 活三年就不错了 这个团能保持三年 或者保持五年 可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 实践证明这个路子是走对了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校长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长 曾若虹:没有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现在要把教学 创作表演 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 还有培训 演出 包括我们出精品出人才 跟旅游的定点演出 都要把它完成 真正把厦门艺术学校建成厦门的一个艺术教育的基地
事实证明,“团校合一”的探索,不仅打造出了小白鹭民间舞团这样的厦门城市名片,也使得厦门的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可喜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厦门艺术学校的成立,必将使“团校合一”的模式迈向新的起点,让学校成为舞团的“孵化”器,让舞团成为学校的“助推”器,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
[同期声]厦门市文化局副局长 罗才福:今天晚上厦门艺术学校挂牌 是标志着厦门文化事业体制改革 已经进入深一轮 在向深处发展
问:今天的授牌仪式是不是对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和小白鹭的团校合一的进一步肯定?
答:艺术学校的挂牌 确实是标志着 小白鹭舞团和艺术学校“校团合一”走向成熟
[录播]小白鹭民间舞团组建于1993年,前身是创立于1986年的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专业厦门试验班。在当时校舍简陋,资金匮乏的艰苦条件下,北京舞蹈学院的一批专家先后到厦门,看好和支持厦门班。1988年,厦门班进入北京,在中国最高舞蹈学院进行了长达5年的系统化训练。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校长 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长 曾若虹:前后有150名教师 包括中国舞蹈界的顶级专家 贾作光 张继刚等一批专家都给这个厦门班的学生上过课 1993年的6月 我们在北京的中国剧院举行汇报的时候 是引起轰动
[录播]1993年,厦门试验班21名学员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了,这批经过7年培训的民间舞专业人才,面临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校长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长 曾若虹:我们当时面对的就是如何保存这批人才 北京的专家认为 那么多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委培班 少则几个月 长则一年 都散掉了 到底能有一个什么样的体制能够保留这批人才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同期声]原厦门市文化局局长 彭一万:因此我们思考 能否突破旧的体制 走一条“团校结合”的道路
[同期声]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专业厦门试验班学员 黄新:当时包括北京舞蹈学院老院长 专家教授 包括我们曾若虹校长 在一起说要建立中国第一个以民间舞为专业这么一个团体 来开辟中国的市场 当时是一个挺大胆的想法 所以当时的老院长吕艺生先生也说 叫我们要杀出一条血路
[录播]团校合一,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措,也就是以北京舞蹈学院厦门班的这批毕业生为主体,成立中国第一个专业的民间舞表演团体――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同时在舞团和戏曲舞蹈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校长 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长 曾若虹:当时市委市政府 应该说是很有眼光的 支持了我们这个想法 听取了专家这个意见 那么最终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就是我们当时进行了团校结合 把这批毕业生放在厦门戏曲舞蹈学校 像学生一样管理 但是资源互补的基础上 他们带来了一批优秀的节目 又为这个学校做了很好的广告 当时我们的信念 既要保住这个团 这批人才不能散失 又要在这个基础上 用这批人才建立厦门自己的艺术教育基地 也就是要把艺术学校办好
[录播]从1993年小白鹭民间舞团成立开始,到2005年厦门艺术学校成立,团校合一的模式经过了12年的实践检验。从1993年开始,小白鹭民间舞团的优秀演员就到戏曲舞蹈学校兼职任教。这批由中国最高的舞蹈专业学府培养出来的演员,一开始就在团校合一的体制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教师 马福强:团校结合最好的地方 我认为是资源共享的好处 小白鹭的年轻老师可以到我们这里教学 我们的学生可以 小白鹭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舞台 去展现他们自己
[同期声]原小白鹭民间舞团演员 厦门艺术学校教师 黄新:比如说我们学校排演什么节目 就让小白鹭的演员过来排练 上排练课 排一些节目 那么他们还是演员 但是有一些演员也兼职的两边的 所以我觉得团校合一就是这样吧
[录播]小白鹭舞团的优秀演员到学校任教,舞团在演出中也大量起用艺校的学生,为学员创造了很多上台演出的机会。这种大量的实习机会,有效缩短了他们和舞台的距离,使他们更快地成熟起来。艺校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不断充实到小白鹭民间舞团,成为舞团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教师 马福强:因为我们真正的课堂和舞台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他们会根据和小白鹭一起演出 在舞台上积累一些演出的经验 对课堂上的动作会有一些帮助
[同期声]原小白鹭民间舞团演员 厦门艺术学校教师 黄新:我觉得好处有一点就是 也是影响比较深远的 我们可以间接性地缩短课堂到舞台之间的距离 /那么团校合一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 我们排完节目以后 因为和小白鹭的这个关系 我们可以不断地演出 去充实小白鹭 同时也给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而且是大量地提供这样的机会 而且是使他们在比较早的情况下去接触舞台 这样的话 等他从舞台上实习过来 再回到课堂上 对他课堂又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他就知道了 我今天学这些东西 就是为了明天我要在舞台上那一下
[录播]经过12年的经营,小白鹭民间舞团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以及独特的闽南地方特色,成为中国艺术界的一朵奇葩。“小白鹭”曾经17次出访世界各地,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在国内各类舞蹈比赛中,“小白鹭”频频获奖,成绩斐然。1999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厦门观看小白鹭的演出之后评价:“小白鹭”是中国民族之花。
“小白鹭”名扬海内外,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少年冲着“小白鹭”的名气报考了厦门艺术学校,成为振翅欲飞的小小白鹭。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一年级新生:我觉得小白鹭的演出很好看 表演技术也非常高超 所以我妈妈就让我来考这个学校了
问:有没有什么舞蹈方面的理想?
答:现在就是好好练功 等到5年以后先进小白鹭
[录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团校合一的体制创新,使当年的一个厦门试验班结出两大硕果――小白鹭民间舞团成为厦门的一张城市名片,凭借小白鹭的品牌优势,艺术学校成为一片沃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生源,并不断充实了“小白鹭”的艺术舞台。
[同期声]原厦门市文化局局长 彭一万:那么这样一来 这个团火起来了 而且他们不断有新的创作 不断有新的演出 而且不断有新的提高 那么通过几年的发展 这个团成长起来了 学校也发展起来了 我们就认为 这条路是可行的 实践证明当时我们说 活三年就不错了 这个团能保持三年 或者保持五年 可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 实践证明这个路子是走对了
[同期声]厦门艺术学校校长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团长 曾若虹:没有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现在要把教学 创作表演 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 还有培训 演出 包括我们出精品出人才 跟旅游的定点演出 都要把它完成 真正把厦门艺术学校建成厦门的一个艺术教育的基地
事实证明,“团校合一”的探索,不仅打造出了小白鹭民间舞团这样的厦门城市名片,也使得厦门的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可喜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厦门艺术学校的成立,必将使“团校合一”的模式迈向新的起点,让学校成为舞团的“孵化”器,让舞团成为学校的“助推”器,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7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4458.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4458.html
上一篇:百老汇精华一票收尽
下一篇:戈登科舞蹈十分钟让你“目眩”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