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舞蹈的体态美感训练探析

摘 要:舞蹈训练是建立在一种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创造性劳动,在其中,舞蹈教师、舞者们包括体育运动员在内都有过大量关于舞蹈、运动重复训练过程中突发奇想的体验。而体态美是舞蹈运动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舞蹈训练可以达到体态美,本文主要探讨舞蹈的体态美感的训练。  关键词:舞蹈;体态美感;训练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舞蹈教学,光有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学生主动性,教学不能正常进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并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礼记·学记》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学然后能反之;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与学结合得好,越学越觉不足,越觉不足,越要学;越教越会发现自己的缺陷,也越能激发自己自强的精神,使教不断得到改进。

1.体态美的内涵
体态美是指一个人在行动时的姿态和神态的美。主要包括步态,立态、生态和动作态等。在舞蹈教学中如果缺少这些严格的基本训练,就会出现站没站相、走没走相的状况,站在那儿斜肩曲背,歪头晃脑,走起路来,步态懒散,摇摇晃晃。因此,在舞蹈课中不能把立正、稍息、齐步走等动作训练当作无足轻重的程序,应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队列、队形、徒手操等训练。其实质来说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和谐的体现。人的身体形态主要由遗传决定,但后天的按照美的规律的科学的锻炼是保证人体美的重要条件。一般说,健康的体格是美的、健康美的内容应该是五官四肢协调;骨骼发育正常;肌肉发达匀称;线条明快、曲直得当;内脏健康;皮肤光洁有弹性;整体和谐完美。除了体形的自然美外,日常保持美的行为姿态才能组合起人体的完美性。在舞蹈训练中,可以在体态美方面进行提高。

2.舞蹈训练与体态美
舞蹈教学的许多事例证明,凡是师生关系密切,融洽,相互配合得好的班级,成才率就高;凡是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尖锐而不可调解的班级,成才率就低。舞蹈教学中,教与学很容易发生矛盾。因为舞蹈教学不仅要对学生传授各种舞蹈知识,而且要对学生的体态进行训练,改变正常人的习惯。这是一个十分艰难、十分痛苦的过程[3]。学生要消耗大量的热卡,要流许多汗水。有些学芭蕾的女孩,脚趾要经常流血。有些孩子的膝盖在练跪转、滑跪等技巧时也要流血。流血后结了疤,再练时要重新破裂,重新流血。皮肉的痛苦加上教师的严格要求,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此时,学生需要勇气,需要信心和力量,需要毅力。在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师的施教过程,不仅是传授某种技能,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的过程。舞蹈是创造美的艺术,但舞蹈教学是充满了痛苦的。因此常有人说:“舞蹈是门残酷的艺术。”残酷的后面是美。为了美的体现,舞蹈教学必须严格。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教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不强制,就改变不了正常的体态习性,就达不到超人的柔韧和力量。在这样的训练中,教与学的矛盾就是不可避免的。但处理得好,师生之间不仅能达成谅解,而且能加速训练的进程。因此,舞蹈的教与学这对矛盾又是统一的。
例如,体育舞蹈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气质、体态美为一体,极具艺术内涵和观赏价值的体育竞赛形式。

3.舞蹈体态美感的训练方法
舞蹈在高校体态美感训练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音乐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结合得十分紧密,在高校的课外表演活动中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在多数情况下,它都要借助于音乐伴奏(或伴唱)的节拍,通过一系列不断变换的,有节奏的、象征性或模拟性的人体动作,并通过富于情绪变化的面部表情,再现人的生活。舞蹈的大动作和大运动量可以增进身体的灵活性,锻炼肌肉的弹性,训练各部器官的敏感性,所以它也能起到舞蹈训练的作用。
3.1要有合适的训练方法 教师在明确基本目的的情况下,要学会变通基本舞蹈技能的方法,会分解,会变化。比如每次都做些节奏上的小调整,使学生感到好像是在做一种新组合,实际上这是从各种角度提高对原有技能的理解,从各方面增强身体的适应性,或增强肌肉的力量,或加深心理感应,或使呼吸找到适应点。这样学生每次训练都会产生新鲜感,从而达到训练目的[4]。
3.2加强舞蹈规范性动态形象的示范 舞蹈动态形象的示范,要经过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的全面示范。这时教师为学生示范动作,必须全面做出来,手、脚、身体和面部都同步进行,它给学生的印象应是美好的总体印象。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有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钦佩的心理,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能牢固地树立起来。第二个过程是示范动作逐步减化。如腿部动作,有时可以用手比划,双手重叠可以代表五位,前后完全以手仿做。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对学生智力的提高有极大好处。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提高,示范动作也逐渐从全面到减化[5]。最后就可减到最少程度。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正是使学生经历了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开始是模仿,要求学生模仿的越像越好,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运动规律后,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这就是调动学生的想象,当教师逐渐撤到很简约的示范时,学生已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他自己了。包括仪表、仪态、谈吐、爱好、衣着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下意识中接受过去的,其影响程度并不亚于有意识地传递。
3.3要掌握好训练内容和时间的分配 对于初学的技能,要不断重复借以获得运动惯性,树立准确的视觉形象与动觉形象。对于已经熟练的技能,也要不时进行复习,实践证明有些技能扔的时间过长,不仅会减退动作记忆,甚至会完全丢掉最好的知觉。复习训练还可使原有技能得到新的提高。但是一切技能不是练的越多越好,这是一种陈旧的观念。量要适度,不仅要节省时间和精力,也要学会减少不必要的疲劳,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寠1] 刘慧明.试论舞蹈中的空灵美[J].艺术百家,2009(11):109-110. 寠2] 刘丽兰.中西方舞蹈文化之艺术精神分析[J].音乐探索,2010(01):98-100. 寠3] 刘伟俊.健美操与舞蹈的多元化价值比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3):67-68. 寠4] 白金凤,江涛.高校健美操舞蹈化趋势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3):132-133. 寠5] 李增.舞蹈艺术中的形式美[J].大众文艺(理论),2009(15):178-180.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