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469
摘要:儿童舞蹈是舞蹈艺术的一种,更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接受舞蹈培训的儿童,在舞蹈训练和舞蹈艺术整体美的熏陶下,不仅可以培养气质、纠正不良体态、在审美能力等各方面心理素质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通过舞蹈教学过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儿童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培养,是舞蹈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舞蹈教学中,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舞蹈训练的表演,所以在儿童舞蹈教学中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儿童舞蹈 教学 心理素质 培养
一、儿童心理素质及儿特征 (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后天经过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诸多方面,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
(二)儿童期所受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加强培养心理素质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它应贯穿于儿童教育的各科教学当中,而舞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活动性的教学过程,存在着多种心理素质教育契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挖掘这些潜在契机,加强儿童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舞蹈是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集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新型课程,其对增强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康、个性发展、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创造能力、爱心等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儿童的心理特征:幼稚、纯真、好奇、热情、乐观、自制能力差、好动、贪玩、模仿性强、可塑造性强,所以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当正确的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舞蹈教学中,针对儿童的心理做好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对舞蹈课的兴趣。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促使儿童舞蹈教学更加的科学与完善。
二、儿童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心理素质
(一)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儿童对舞蹈的兴趣 培养兴趣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来诱发和引导儿童对舞蹈产生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强,极容易被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儿童认识活动的倾向,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舞蹈,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他们对舞蹈活动的直接兴趣,以他们爱跳、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来激发。
在儿童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儿童为主体,一切教学从感受入手,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过程中把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者应当挖掘教材的蕴涵,是学习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充满自娱性和游戏性。
(二)在舞蹈教学中保持和增强儿童对舞蹈的兴趣 1.幼儿的注意力易迁移,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如何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这正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把内容的难点转为幼儿的兴奋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优美的体态、准确的眼 神、形象生动的语言。
2.激发儿童的探索兴趣,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提问、穿插巧妙。教学形式多样,动静交替,在教学中体验。兴趣培养的基础就是进行体验,良好的情绪体验随着兴趣的产生,使儿童的舞蹈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3.对于儿童的一种心理强化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特殊心理特点来进行,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好强、好胜,所以我们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肯定。同时也可以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但会使他们的舞蹈兴趣得意保持,还可以增强克服挫折和困难的恒心和毅力。舞蹈学习的效果很会得到提升,使得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4.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自由宽松,注意舞蹈活动目标的适度可行,并有针对性,把握好儿童学习内容的难度,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稍加努力能够完成,培养幼儿的进取精神。
5.教师要根据舞蹈活动的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行为和角色,既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
(三)培养儿童的毅力、表演力、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机能
1.培养儿童的毅力 由于舞蹈动作要不断地重复,要练到位,有苦又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对天性活泼,忍耐想较差的儿童来说,长期坚持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用优美、滑稽等教学动作去诱导他们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灵活组织,科学施教。在他们在快乐中得到提高。
2.提高儿童的表演力 目前,有的儿童舞蹈表演失去了应有的童心和纯真的美感,同时也不利于儿童的表演天性的挖掘和开发,因为舞蹈表演中普遍存在着动作生硬、情感成人化、缺乏活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舞蹈教学的效果和兴趣的培养。所以说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表演能力、表演天性、关键在于发挥其特点和优势。所谓舞蹈表演就是演员表现蹈作品时的情绪、状态等,表演在表现舞蹈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活当中的儿童活泼好动,喜欢边唱边舞蹈,这是儿童的最大特点。 3.培养儿童的表演力的途径 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编排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舞蹈,少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儿童求知欲强,情趣多变,给他们的教学内容要强调主题鲜明,新颖别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启发想象力。儿童虽然好动喜欢表现,但是往往在舞蹈表演的时候,不能达到表演的效果,所以除了让他们熟练的掌握舞蹈动作外,还要配合他们喜欢的舞蹈音乐,能让他们在音乐的渲染中舞蹈,穿着漂亮的表演服装,能够增加她们表演的欲望。
4.促进儿童智力的开发、心理和运动机能得到提高 儿童的运动和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儿童对舞蹈动作进行不同的梳理,从整体到分解,从大致框架到细微的分析。他们的心理意识也随之形成,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和语言区是舞蹈活动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所以在舞蹈活动中,大量的舞蹈信息,音乐旋律、歌词、舞蹈动作都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长期训练,他们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促进大脑的思维能力。提高运动运动系统的技能素质,从而改善机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儿童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促使人们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又是一个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最为深刻、持久的精神动力。自信的孩子,越会成功,越会成功显得更为自信,反之,自信则会导更深的自卑,成功较多的孩子,很少担忧和分心,会更加集中精力去面对,现在社会需要充满自信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不吝啬对孩子的赞扬、多角度地分析与评价孩子 “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是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教学者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看,并要坚持不断地鼓励教学,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儿童,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没一点成绩,并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在对孩子的评价教学要因人而异,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儿童的通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
2.鼓励孩子与同伴交流合作 在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比如鼓励孩子自己找个好朋友一起合作表演,有的孩子比较胆怯,自信不足,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他们去找同伴时,有的孩子也是独自站在一边,就等着别人来找自己,不愿意主动找人合作,此时教师不要强求他们去找同伴,而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与他们进行交流,然后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合作,他们看后会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去尝试,这时候老师可以与他们进行合作,是他们体会到有同伴的乐趣,然后可以再鼓励他们找同伴,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这些开始胆怯找不到同伴的小朋友。就会找到乐趣和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自身的萌发喜爱舞蹈以及参与舞蹈活动的愿望。
3.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即使美育、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建造健康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还有助于人的智力开发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是美的艺术,具有美的品位。它使人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美好,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纯净。校外儿童舞蹈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轻盈的舞姿、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陶冶了儿童美的心灵、培养了儿童的美好情感。这种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可以实现对孩子健康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使他们的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使他们成为内心、外在俱美的人。
三、心理因素对儿童舞蹈教学的影响
(一)舞蹈教学相对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发现学生的心理因素才是真正影响他们学习和演出发挥的重要因素。使儿童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就必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也为了各种高难度动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扮演各种不同的舞蹈角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对儿童的体力训练的保持也很有好处。但是大家都知道基本功初期训练是单调和枯燥的,往往还要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这样就会产生一些异常情绪,随着时间的累积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而克服这些“障碍”的最佳良药就是帮助儿童重拾信心,激发兴趣、多给学生鼓励、同样也要表扬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的积极性得以保持。这也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精湛的舞蹈教学技巧。以往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舞蹈课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巧设悬念,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进行及时的导入新课。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影响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是心理因素,儿童心理因素的好坏,不仅仅是他们的能力的高低所决定,而是一种心理活动及其心理活动的产物,在教学中,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他们在接受舞蹈教学中如虎添翼,而心理素质欠缺的儿童,则会使发挥水平受到限制,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舞蹈传授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舞蹈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和退化,但是心理素质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对于学生来说是则是终身的、多方受益的。
(三)师生之间融洽的合作关系是舒缓学生精神压力的根本途径。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得与失和善乐观的态度,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和鼓励。在与学生交往和接触中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有力的支持以及及时的指导和关心都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和亲切感,有了安全感才能产生荣誉感,有了荣誉感就能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心理素质教育在舞蹈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挖掘,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每个教育者作为有心人可以从任何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出发寻求提高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总之,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灌输学生掌握艺术技能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既能是儿童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仪态仪表、身体素质上的全面训练,更能加强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们常说:人们对审美的普遍感受、欣赏和创造力的高低,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让我们积极投身于儿童舞蹈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培养出新世纪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肖菲.素质教育下的儿童舞蹈教学探析[J].青春岁月,2012,(10). [2]李明霞.基于儿童舞蹈教学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3]任桂莲.论如何掌握儿童心理特征做好舞蹈教学与兴趣培养[J].儿童音乐,2002,(02). [4]丁颖.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王明义.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8,(09). [6]黄丽艳.浅谈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1,(08).
关键词:儿童舞蹈 教学 心理素质 培养
一、儿童心理素质及儿特征 (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后天经过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诸多方面,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
(二)儿童期所受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加强培养心理素质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它应贯穿于儿童教育的各科教学当中,而舞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活动性的教学过程,存在着多种心理素质教育契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挖掘这些潜在契机,加强儿童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舞蹈是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集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新型课程,其对增强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康、个性发展、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创造能力、爱心等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儿童的心理特征:幼稚、纯真、好奇、热情、乐观、自制能力差、好动、贪玩、模仿性强、可塑造性强,所以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当正确的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舞蹈教学中,针对儿童的心理做好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对舞蹈课的兴趣。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促使儿童舞蹈教学更加的科学与完善。
二、儿童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心理素质
(一)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儿童对舞蹈的兴趣 培养兴趣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来诱发和引导儿童对舞蹈产生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强,极容易被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儿童认识活动的倾向,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舞蹈,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他们对舞蹈活动的直接兴趣,以他们爱跳、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来激发。
在儿童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儿童为主体,一切教学从感受入手,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过程中把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者应当挖掘教材的蕴涵,是学习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充满自娱性和游戏性。
(二)在舞蹈教学中保持和增强儿童对舞蹈的兴趣 1.幼儿的注意力易迁移,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如何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这正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把内容的难点转为幼儿的兴奋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优美的体态、准确的眼 神、形象生动的语言。
2.激发儿童的探索兴趣,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提问、穿插巧妙。教学形式多样,动静交替,在教学中体验。兴趣培养的基础就是进行体验,良好的情绪体验随着兴趣的产生,使儿童的舞蹈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3.对于儿童的一种心理强化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特殊心理特点来进行,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好强、好胜,所以我们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肯定。同时也可以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但会使他们的舞蹈兴趣得意保持,还可以增强克服挫折和困难的恒心和毅力。舞蹈学习的效果很会得到提升,使得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4.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自由宽松,注意舞蹈活动目标的适度可行,并有针对性,把握好儿童学习内容的难度,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稍加努力能够完成,培养幼儿的进取精神。
5.教师要根据舞蹈活动的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行为和角色,既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
(三)培养儿童的毅力、表演力、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机能
1.培养儿童的毅力 由于舞蹈动作要不断地重复,要练到位,有苦又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对天性活泼,忍耐想较差的儿童来说,长期坚持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用优美、滑稽等教学动作去诱导他们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灵活组织,科学施教。在他们在快乐中得到提高。
2.提高儿童的表演力 目前,有的儿童舞蹈表演失去了应有的童心和纯真的美感,同时也不利于儿童的表演天性的挖掘和开发,因为舞蹈表演中普遍存在着动作生硬、情感成人化、缺乏活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舞蹈教学的效果和兴趣的培养。所以说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表演能力、表演天性、关键在于发挥其特点和优势。所谓舞蹈表演就是演员表现蹈作品时的情绪、状态等,表演在表现舞蹈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活当中的儿童活泼好动,喜欢边唱边舞蹈,这是儿童的最大特点。 3.培养儿童的表演力的途径 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编排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舞蹈,少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儿童求知欲强,情趣多变,给他们的教学内容要强调主题鲜明,新颖别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启发想象力。儿童虽然好动喜欢表现,但是往往在舞蹈表演的时候,不能达到表演的效果,所以除了让他们熟练的掌握舞蹈动作外,还要配合他们喜欢的舞蹈音乐,能让他们在音乐的渲染中舞蹈,穿着漂亮的表演服装,能够增加她们表演的欲望。
4.促进儿童智力的开发、心理和运动机能得到提高 儿童的运动和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儿童对舞蹈动作进行不同的梳理,从整体到分解,从大致框架到细微的分析。他们的心理意识也随之形成,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和语言区是舞蹈活动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所以在舞蹈活动中,大量的舞蹈信息,音乐旋律、歌词、舞蹈动作都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长期训练,他们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促进大脑的思维能力。提高运动运动系统的技能素质,从而改善机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儿童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促使人们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又是一个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最为深刻、持久的精神动力。自信的孩子,越会成功,越会成功显得更为自信,反之,自信则会导更深的自卑,成功较多的孩子,很少担忧和分心,会更加集中精力去面对,现在社会需要充满自信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不吝啬对孩子的赞扬、多角度地分析与评价孩子 “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是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教学者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看,并要坚持不断地鼓励教学,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儿童,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没一点成绩,并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在对孩子的评价教学要因人而异,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儿童的通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
2.鼓励孩子与同伴交流合作 在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比如鼓励孩子自己找个好朋友一起合作表演,有的孩子比较胆怯,自信不足,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他们去找同伴时,有的孩子也是独自站在一边,就等着别人来找自己,不愿意主动找人合作,此时教师不要强求他们去找同伴,而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与他们进行交流,然后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合作,他们看后会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去尝试,这时候老师可以与他们进行合作,是他们体会到有同伴的乐趣,然后可以再鼓励他们找同伴,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这些开始胆怯找不到同伴的小朋友。就会找到乐趣和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自身的萌发喜爱舞蹈以及参与舞蹈活动的愿望。
3.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即使美育、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建造健康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还有助于人的智力开发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是美的艺术,具有美的品位。它使人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美好,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纯净。校外儿童舞蹈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轻盈的舞姿、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陶冶了儿童美的心灵、培养了儿童的美好情感。这种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可以实现对孩子健康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使他们的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使他们成为内心、外在俱美的人。
三、心理因素对儿童舞蹈教学的影响
(一)舞蹈教学相对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发现学生的心理因素才是真正影响他们学习和演出发挥的重要因素。使儿童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就必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也为了各种高难度动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扮演各种不同的舞蹈角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对儿童的体力训练的保持也很有好处。但是大家都知道基本功初期训练是单调和枯燥的,往往还要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这样就会产生一些异常情绪,随着时间的累积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而克服这些“障碍”的最佳良药就是帮助儿童重拾信心,激发兴趣、多给学生鼓励、同样也要表扬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的积极性得以保持。这也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精湛的舞蹈教学技巧。以往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舞蹈课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巧设悬念,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进行及时的导入新课。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影响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是心理因素,儿童心理因素的好坏,不仅仅是他们的能力的高低所决定,而是一种心理活动及其心理活动的产物,在教学中,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他们在接受舞蹈教学中如虎添翼,而心理素质欠缺的儿童,则会使发挥水平受到限制,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舞蹈传授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舞蹈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和退化,但是心理素质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对于学生来说是则是终身的、多方受益的。
(三)师生之间融洽的合作关系是舒缓学生精神压力的根本途径。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得与失和善乐观的态度,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和鼓励。在与学生交往和接触中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有力的支持以及及时的指导和关心都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和亲切感,有了安全感才能产生荣誉感,有了荣誉感就能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心理素质教育在舞蹈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挖掘,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每个教育者作为有心人可以从任何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出发寻求提高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总之,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灌输学生掌握艺术技能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既能是儿童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仪态仪表、身体素质上的全面训练,更能加强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们常说:人们对审美的普遍感受、欣赏和创造力的高低,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让我们积极投身于儿童舞蹈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培养出新世纪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肖菲.素质教育下的儿童舞蹈教学探析[J].青春岁月,2012,(10). [2]李明霞.基于儿童舞蹈教学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3]任桂莲.论如何掌握儿童心理特征做好舞蹈教学与兴趣培养[J].儿童音乐,2002,(02). [4]丁颖.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王明义.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8,(09). [6]黄丽艳.浅谈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1,(08).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8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5297.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5297.html
下一篇:王亚彬:文字比舞蹈更让我淋漓畅快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