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作品的“点睛”之笔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640
本文作者(毛红庆),搜集于网络,为需求舞蹈论文的舞者朋友们提供学习参考,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内容摘要: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都有它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文章从人物形象、技巧、道具的运用等几个方面谈舞蹈作品的“点睛”之处。
关键词:舞蹈作品 技巧 道具 空间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包括好几个方面,首先,舞蹈编导要有一个好的构思(也叫一度创作);其次,创作出作品以后还要有好的适合这个作品表演的演员来表演(也叫二度创作);另外,还要有音乐、舞美、灯光、服装等各个方面的配合,最终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为什么有的作品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能让观众记住,成为经典之作流传下来?通常编导或演员在舞蹈作品里有“点睛之笔”,也就是常说的“亮点”。只有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是新颖的、独特的,才能在众多的舞蹈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观众认可。
一、人物形象之“点睛”
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一个严肃的艺术家的任务,是用具有艺术说服力的形象来编写剧本,努力达到那种能使观众深受感动并能改造观众的‘艺术的真实’。”舞蹈作品表现人物的有很多,有军人,妇女,农民……我们要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用独特的眼光去挖掘人物的本质,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就拿幼儿舞蹈来说,要表现出孩子的童真、情趣,就必须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现在的幼儿舞蹈作品中司空见惯的一些舞蹈动作如“扭胯”“翻前桥”,舞蹈语汇没有新意,表现的内容也很空洞。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中,有个少儿舞蹈作品《宝宝会走了》赢得了大奖,征服了亿万观众的心,大家不由得赞叹:“这群宝宝太可爱了!”编导很巧妙地捕捉到了1岁左右的孩子形象,描绘孩子从“满地爬”到刚刚学会走路的情景。编导把动作设计得很巧妙,最经典的动作是孩子肚子一挺,重心向后靠,在重心失衡的一瞬间屁股往后一坐,两手五指张开往前一伸,重重地跌落在地上,把刚学走路孩子的形象一下子就鲜明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孩子不停地站起再倒下,倒下再站起来,最后终于会蹒跚走路了。舞蹈结束时,孩子们扯着“拉拉狗”下场时,居然还有一个孩子不会走,他还是爬着去追小伙伴……整个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真是妙不可言。编导的思想指向,一如专家所说,亦如人生就是“在摔跤中学会走路”。又如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咱爸咱妈》《母亲》等作品既好看又有深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二、高超的技巧之“点睛”
舞蹈既是一种表达人们生活的自娱性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表演艺术。高难度的技巧显示着舞蹈演员的水平,也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振奋感。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军旅作品,如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舞蹈作品《红蓝队》、总政歌舞团的《穿越》等等。舞蹈演员的表演精湛,技巧高超,高难度的技巧在表现舞蹈的高潮和表现激情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一些技巧如“叉跳”“旋子三百六”对于一些演员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他们追求技巧与技巧之间巧妙的连接,追求更高、更快、更新,有的男演员搬后腿甚至不用手,直起,软度惊人。同样是用一个道具“碗”来跳舞,内蒙古自治区文工团表演的《顶碗舞》,通过24个演员头顶一摞子碗完成一些平转、跪转、碎抖肩等动作,甚至在碗中装水而水不溢来展示技巧的难度;《乳香飘》的演员不是用头来顶碗,而是通过胸口、手臂、前额左侧三个部位来顶碗,舞蹈作品的成功在于编导有创新地运用了顶碗技术,使其“更难、更险、更绝”,让人为之叹服。
三、道具的运用之“点睛”
《鸽子花开的时候》是个羌族舞蹈,羌族舞蹈中所独有的沉肩一顺边及胴体环状律动的动律被编导捕捉并运用到舞蹈中。这个舞蹈的最大亮点就是垂在两个肩部的长长的羌花,编导对这个羌花的运用很巧妙,让羌花在演员的肩部环动起来,非常漂亮、有特点,编导还在舞蹈中增加难度,演员一边下腰一边做羌花的环绕,身体在倾斜的状态下做环动,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道具羌花的运用给舞蹈增加了亮丽的色彩。著名编导张继刚编的舞蹈《哈达献给解放军》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哈达的运用非常好,把一个老题材的舞蹈赋予了新的创意,哈达既是边疆军人干活使用的夯,又是创建希望小学的窗户、桌椅、黑板、房屋等,描绘了西藏的孩子在解放军叔叔盖好的房子里写字、上课等幸福场景,表达了军民浓浓的鱼水之情。舞蹈《担鲜藕》也是一个成功运用道具的作品,编导直接把道具扎在两个演员的身上,她们挑的既是藕筐,也是人格化的藕,“藕”和农家妹子协调一致、富有弹性的舞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折射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四、地方特色之“点睛”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渊远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服饰、语言、舞蹈动律等都各具特色。中国的民族民间舞经过世代的沿袭、发展,流传至今,风情醇厚、多彩绚丽的民间舞蹈深受广大群众和各国朋友的喜爱。我们创造民间舞既要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和韵味(保留其基本素材),又要有所突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创作出一个雅俗共赏的优秀民间舞蹈作品。舞蹈作品《奔腾》是以蒙古族民间舞的动作为素材,编导提取了蒙族舞中一些基本的体态,又对蒙古族舞蹈中各种马步、肩部动作、臂部动作进行大胆的处理,使其在力度、节奏、空间和幅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舞蹈语汇呈现了强大的张力和震撼感。同样,《出走》也是一部蒙古族素材的作品,编导在这部作品的“点睛”之处是把现代舞的呼吸和用力方式与民间舞的动律姿态相融合,在紧张和舒缓中释放两兄弟离别故土的难舍之情。成功的民间舞作品范例还有很多,如《阿惹妞》将彝族的舞姿进行变形和夸张;《祈福》是对朝鲜族扇子舞进行发展和变化;《两棵树》除了对傣族舞蹈语汇进行夸张、变形以外,还对节奏动律进行了特别的处理,等等。我们创作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既要有原生态的保留又要有所创新,才能增强视觉冲击力。
12 / 2 页下一页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5389.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