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知识 > 正文

论云南民族民间舞代表性组合教材发展及其规律

本文作者(袁 蓉),搜集于网络,为需求舞蹈论文的舞者朋友们提供学习参考,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内容摘要: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因此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极具特殊优势,在我国的舞蹈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舞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教材的更新发展就显为格外重要。文章就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代表性组合教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结合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从多元化角度进行研讨与分析,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完善和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作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教材多元化发展 代表性组合教材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繁多的地域传统舞蹈文化,历经千年依然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其原因就在于有像《云南映象》《阿诗玛》等一批以云南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为元素,加以创编并具时代特征作品的涌现。舞蹈创作日新月异的繁荣局面,难免触及到我们这些舞蹈教育者的中枢神经,感到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笔者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进行认真思考后,将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来探讨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看法。

一、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多元化发展内涵

云南民族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云南的2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舞蹈。甚至一个民族因居住分散,各聚居区的舞蹈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不同的类型,如彝族舞蹈的不同类型,最具有代表性的即可分为阿细跳月、烟盒舞、罗作舞、打歌、花鼓舞、丝弦舞、铜鼓舞7大类。许多民族的舞蹈不仅有整体性、群众性,而且通过节日、仪式和习俗使它们规范化、制度化而得以世代传承。作为鲜活的历史博物馆,云南各民族的舞蹈或多或少都保留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文化心理特征。从这些舞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部活的舞蹈艺术史,也可以窥见一部活的文化史。正是这种文化内涵的支撑,使我们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进行重新考定。这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本体建设进行补充完善,使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更贴近时代,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多元服务功能。每个受教育者把现代教育理念往往与自己的价值、潜能、作用、行为、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获取知识时不只是停留在单调的知识层面上,而是上升为对知识综合性、多类型的实质性要求。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用心来研究思考和理解受教育者对知识提出的要求,来探究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多元化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发展路径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内涵的性格特征,其实是建立在多族别、多支系、多种形态构成的民族文化总体价值层面上,其个性、共性的舞蹈审美内涵可以宏观把握、发展,循着这个思路,我们清楚地认为,需要站在巨人的肩上跨越传统,重构一种符合云南舞蹈教育特色、贴近时代人文精神、具有地域文化典范意义的云南民族民间舞代表性组合教材。

(一)教材的定位与构建

我们首先选定以彝族为突破点,因为千姿百态的云南彝族传统舞蹈涵盖有从原始舞蹈雏形至生产、劳作、习俗、祭祀等多种多样的舞蹈形态,它们之间有一元多支的本质联系,又有多元多支的地域差别,包括音乐、服饰都具鲜明的民族地域风格,这种典型审美存在的合理性,正符合我们编创的思路。我们有选择性地把着眼点放在以地域为目的、支系为主体、特色为主干、风格韵律为命脉四个要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统一,无论从形态到风格,从心态到表现的审美情趣,忠实于民族文化的根髓,重新构建了一个接近本体突出多元多支地域舞蹈文化内涵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代表性组合教材。一方面它是把民族传统文化母体中孕育出的民族文化特性与时代特征相互结合,既源于民间又高于民间,且能代表云南少数民族精神风貌总体价值的知识探索。另一方面,教材不是单纯地停留在以往严格规范的外部动律描述,而是注重地域民族文化彰显的纯朴、自然、不矫揉造作的精神内涵体验和民俗性、观赏性的审美结合,在动势、动律方面更多注重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悟后的心智培养。笔者沿着前辈的足迹,以时代发展的眼光,从多元的角度探索建构一种新型的综合性、实用性、富有地方办学特色的教材教学模式,以丰富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提高教材综合训练的服务功能。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代表性组合教材,从内容到形式与以往的教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表现形式上突出了以地域为目的、支系为主体、特色为主干、风格韵律为命脉的以四个要素为支点的富有云南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舞代表性组合教材特色。显然,我们的认识不仅停留在单纯的动律、体态、手、眼的表象上,而更多的是在提取四个要素的过程中,加强发挥四个要素的合成功能和辐射作用,造就一个不同以往的结果。构成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代表性组合教材的同时,也包含了我们对教材内容四个方面的建构认识。

1.各支系独特的组合风格

首先,教材是建立在以多个组合构成的基础上,而每个组合的构成又是根据彝族各支系具有典型意义的拍手、跳脚、葫芦笙舞、花鼓舞、小三弦舞、烟盒舞等原生舞蹈动作为元素进行提取延展,无论怎样加工提炼、创编、组合,呈现出的东西从表现形式到不同地域支系风格,再到彝族固有的心理变化,总体构成多个组合,从宏观上始终贯穿着彝族民俗民间传统文化意蕴之共识,微观上彰显突出各支系组合的风格特点及个性走向,使教材具有浓郁的地域代表性风格特色。

2.组合结构与队形变化

由于本教材是以提取彝族多个支系原生舞蹈动作为素材,在特定的情形下进行提炼,加以创编,每个组合代表着支系的民族个性特征,所以在组合与组合相互衔接特定的情形下,必然需要合理有序的结构来串联整个组合之间的排列,使组合从总体上既有条不紊又跌宕起伏,彰显其组合个性,使之既富有时代特征气息又回归于民族的本体文化意识,突显教材的地域性、风格性和独特性。其次,队形变化是编织组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它的作用在于提升组合的艺术审美情趣,赋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组合的表现形式不再是一种纵向上的逻辑关系,而是以横向发展的思维,激活其每一个点拓展出的数条线,再勾连起整个组合的画面,在舞动中透视出段落清楚、层次分明、抑扬顿挫、风格突出的再造与新生,使教材内容与组合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

3.音乐风格

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自然环境差异等原因,致使音乐体裁、音乐旋律、音乐风格等诸多方面呈现出繁杂的地域性和差异性,因此,在选取音乐素材的同时更注重音乐旋律的地域风格与组合代表着的支系完美统一,尽量使每个组合都配以最吻合又具鲜明特色的音乐旋律。组合教材将每个动作都排列到最恰当的小节中,真正做到舞蹈与音乐在风格和韵味上一致、节奏和速度一致、性格和情调一致、结构和层次一致,使音乐在舞蹈组合中发挥出最大限度的作用。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吼声、喊声、嘘声、啦声等衬词的作用。衬词在云南众多少数民族民俗舞蹈里是司空见惯的,但当它出现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就不只是一种表象的声音,而是发自内心、代表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诉说。所以在编织教材过程中,每个组合都会无数次重复各种各样的衬词、衬腔。我们有选择性地根据支系的地域特色,以此进行提炼,因为它是无可替代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12 / 2 页下一页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