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专业民间舞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446
本文作者(张晓洁),搜集于网络,为需求舞蹈论文的舞者朋友们提供学习参考,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伴随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对精神文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我们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历史发展和传承的原因,很多民间舞蹈教学课堂依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及为艺术设立标准的“一言堂”。例如,凡是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与老师不一致的观点和看法便是错的,标准过于僵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始终在被动模仿和接受,时刻被“标准”的尺子衡量着。这种局面是新时代所提倡的现代教育所不愿意看到的。针对这种情况,舞蹈界内出现许多不同的意见――当前舞蹈教育的模式到底正确与否?当前舞蹈教育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有的观点认为,既然要搞素质教育,就不能让学生死学,专业学生亦如此,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教师完全主宰教学课堂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艺术个性和特点;也有的观点认为,舞蹈教育就应该把人体训练成适合舞蹈的肢体,能称得上是“能舞蹈”的人体,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为了达到该“标准”,必须在课堂上进行统一学习,采取克隆式的统一标准,老师传授,学生学习,一板一眼地按现有模式进行下去。
笔者认为,民间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统一化、标准化的舞蹈教学模式非常值得注意,由此产生以下三点思考。
一、标准决定民间舞蹈生命的“根性”风格
所谓民间舞的“根性”风格,不能狭隘定义为某一个特定的动作或动律、一种外部身体姿态或是某一种单纯的节奏处理。从某一民族民间舞蹈最基本的动律到由其产生的动作质感,再到该民族民间舞蹈的整体风格特征,只要能从最根本上体现一个民族的特有气质、折射其民族文化心理的因素,都应该进行统一标准的学习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握该种民间舞蹈。
民间舞课堂教学是现实生活中的民间舞蹈同舞台上呈现的舞蹈作品之间的媒介,它是一个承上启下、具有衔接作用的中间环节。通过舞蹈工作者对民间舞蹈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加工成为可以在教学课堂上使用的教材。舞蹈教学内容通常按照“训练性、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进行编排,从单一基础训练循序渐进至风格性组合训练,最后发展为表演性组合训练。从某种程度而言,单一训练必须有严格的标准。
以藏族舞蹈的屈伸动律为例,由于节奏较为方整、均匀,其动作要求是:双膝屈伸连绵不断,伸直但不僵硬,松弛但不松懈。这一动律贯穿藏族舞蹈始终,无论是原地动作,或是拖步前进,都要有连绵不断的屈伸。屈伸是藏族舞蹈的最基本要素,是学习的基础,不能准确掌握屈伸动律,对藏族舞蹈的把握亦不能恰到好处。只有掌握那种连绵不断、端庄、沉稳而又谦和的屈伸感觉,才能真正体味到藏民族在艰苦自然环境下韧忍的性格、对藏传佛教虔诚的心态、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强烈愿望。再以维族舞蹈为例,其乐曲中特有的节奏类型,使舞蹈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热情、乐观但不轻浮,稳重、细腻却不琐碎的风格韵味”。独特的带有附点的节奏类型产生膝部连续的微颤,伴随节奏的感觉,动作总是出现“强拍弱处理,弱拍强处理”的情况,再配合昂首挺胸、立腰垂肩的上身姿态,维吾尔民族潇洒、风趣、诙谐、幽默的民族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即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再如朝鲜族舞蹈,它异于其他民族舞蹈的“含”体态、“垂”目光、“静”心态以及自始至终贯穿舞蹈的最核心的要素――“深”呼吸,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学习与强化。
笔者认为,民间舞教学的依据实质上是对舞蹈动律――动作质感――舞蹈风格的把握,而不应仅以僵化的、停留于表层的外部动作形态为标准。学生通过学习把握一种舞蹈的“根性”风格和韵味,所跳的舞蹈才真正有民族的“味道”,而不至于出现“此舞蹈”非“彼舞蹈”的情况,从根本上保证舞蹈风格的纯正性和民族属性的纯洁性。
二、给予学生适当的表现空间,充分发展其艺术个性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众多民族地区存在多民族杂居的情况,民族之间在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必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会出现同一民族的舞蹈在不同地区跳法不同的情况,我们不能只认同西藏地区的藏族舞蹈,而否认四川、云南地区存在的风格略有不同的藏族舞蹈。产生于广阔天地间的民间舞蹈文化本身就存在差异,又怎能苛求学生在民间舞蹈课堂中的表现千篇一律呢?其次,就学生而言,他们由于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所具备的舞蹈方面的感悟能力存在差异,对舞蹈感觉的把握自然是不相同的。“世界上数量如此巨大的树叶都没有两片是完全一样的”,更何况生来便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和有着无穷想象力与表现力的肢体动作。再次,我们的舞蹈教育不是工厂的流水线,要生产出从内在质地到外在规格都完全相同的产品,我们的舞蹈教育培养的是有情感、有思想、有艺术个性、有创新思维的舞蹈艺术人才。意在开发身体软开度、柔韧性等诸多条件的基训课,承担着训练肢体的任务,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的身体达到一定的条件,为舞蹈的学习奠定肢体方面的基础,这种学习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和严格的标准,但民间舞蹈风格的演绎就应该丰富而多样。因此在我们的民间舞教学课堂中,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表现空间,使他们对自己所理解和感悟的民间舞蹈进行自我的发挥。
12 / 2 页下一页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5397.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