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动作编排之我见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405
以往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对动作编排比较注重情感表达,也就是这个动作做出来,是要告诉大家我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告诉观众什么。但是,对动作本身的想法却很少。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时,老师很注重对动作本身的思考而非动作表达出来的情感。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动作编排呢?
舞蹈是美的,好的舞蹈作品依托的就是好的舞蹈动作。作为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可能更偏重于对动作自身的探索,在看完一部舞蹈作品时,他可能会说:“这个动作连接不够流畅。”“这段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是的,就舞蹈本身来说,动作流畅,节奏清晰是比较基本的要求,这是浅层次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看创作者对动作本身有没有发展和创新,形成独特的风格。 舞蹈跳出来是给广大观众看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说,舞蹈需要发展成为与时俱进的一种艺术形式。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利用这种我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反映当下人民生活和社会现状,反映这个时代的民族之魂和人民的精神状态。
于是,当下舞坛作品有了大致3个方面的分流:
一 “高高在上”的纯艺术形式。集中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创作了大量技术难度高,动作编排复杂,反映少数人们精神状态的作品,或者纯粹的玩动作,再冠之以比较合适的内容形式,如《紫气》。这种形式编的好的话,观众会认为比较美,为演员的功力而赞叹,但是笔者认为,缺乏一定的艺术生命力。
二 纯粹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反映咱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但是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这种题材就比较考验编创者如何将生活中的“艺术”上升到真正的艺术形式而又不脱离本质,如《进城》《有喜》等等。 我认为最应该提倡的是这种舞蹈艺术形式。并非所有的老百姓都有这个欣赏能力去欣赏纯舞蹈艺术,除了留下叹为观止的称赞,也就没有其它了。言之有物,“物”就是能反映社会现状和老百姓生活,通过舞蹈形式提升大众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陶冶情操,起到教育感化作用,舞蹈作品需要言之有物。 北京舞蹈学院在上届桃李杯上推出一系列人物画廊,包括李白、孔乙己等等。李白的人物塑造不甚成功,因为没有突出人物个性的典型事件,形象没有刻画出来,看得过程让人提不起精神。相反,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除了依靠巧妙的化妆,编导聪明的选取了代表性的情节设计成舞段,使人物的悲剧性得到充分的展现,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被他的命运牵引。
三 从历史古迹,资料里寻找灵感。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形成独特的舞蹈语汇和风格,创作新颖的舞蹈艺术形式,如《千手观音》《秦俑魂》等等 不论使用何种表现形式和手法,最终目的还是要广大观众接受和认可,使之成为充实老百姓精神生活的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
创新是必需的,但是不能脱离群众能够接受的范围。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5614.html
下一篇:舞蹈教育:不只是培养演员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