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舞教授:“舞林争霸”到底争什么?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385
(许锐 :舞蹈学者,舞台文学创作与策划人,文艺评论家 , 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舞蹈学博士)
·只有自己人的舞林不好玩——争媒体的深度合作·一万年太久——争舞蹈青春的绽放·谁的眼泪在飞——争社会影响的扩展·霸主还是救世主——争舞蹈的自我价值
最近东方卫视正在热播从美国原样引进的舞蹈真人秀——中国版的“舞林争霸”。美版舞林争霸的原文是“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我没有核实最初的翻译到底出于何处,但从字面到内涵显然有些差距。原文字面的大概意思是“只要你想就能跳舞”,我认为翻译成“舞出你精彩”其实更符合节目的精神气质和追求,舞林争霸怎么听都多了些江湖的气息。
不过江湖气也没什么不好,沉寂的舞林就此喧闹起来,这大概就是信息时代的传播效应。当然这次喧闹不同以往的地方,就是其影响大大波及圈内外,由于不仅是舞蹈圈的自娱自乐,所以有了更广泛的关注热点和探讨意义:看门道的可以看门道,看热闹的可以看热闹。这也让探讨变得复杂而出现争议,因为对话的语境不再单纯,基于各自身份和立场,大家容易各说各话,徒增无所交集的嘴仗——这,倒也是江湖八卦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争来争去,我们到底应该争什么呢?
只有自己人的舞林不好玩——争媒体的深度合作
长期以来,舞蹈都受到一种诘问和诟病:关着门孤芳自赏,自己跟自己玩。我们常常看到舞蹈界的活动被搞成盛大的业内聚会,圈内热圈外冷。由于舞蹈的专业性较强,在理解和沟通上容易形成圈内圈外的隔阂,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我们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我们总是习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而在对外传播上比较消极和被动。要知道无人买单的艺术不仅难以为继,也无法实现艺术沟通人类心灵的价值。但媒体同样要负上另一半责任,尤其是制作和传播影像的电视媒体。今天的时代,媒体掌握着极大的话语权,如何运用好这些话语权,考验着媒体的职业精神和水平。舞蹈作为视觉艺术,本身是非常适合电视媒体传播的。舞林争霸之前也有过几档舞蹈的电视节目,但都没有取得如此的成功,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国外原版引进的节目能够取得如此反响?就像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一样,我看到的是舞林争霸在环节和内容上富有创意的用心设计。这说明,舞林的沉寂不仅是舞蹈的悲哀,也是电视媒体的失职。
舞林争霸的不同在于,它不是敷衍地在电视节目中添点舞蹈的佐料,也不是简单地把舞蹈搬上电视,而是认真地围绕着舞蹈设计了一档电视节目。这样,电视节目激发出了舞蹈的潜力,舞蹈也赋予了节目吸引力,这不仅是舞蹈类电视制作的观念转变,也是对舞蹈传播的极大利好。例如,以前在舞蹈电视节目中会看到很多“不讲究”的镜头处理,不顾音乐节奏的画面切换,不管舞蹈形象的身体局部特写,等等,极大地影响了舞蹈的呈现。舞林争霸在前期摄像上进行了非常认真的机位与镜头的设计,在后期制作中又进行了长时间的精心剪辑,这些费心费力的工作换来的是极具观赏性的舞蹈画面,同时融合了舞蹈和电视镜头的美。由此可见,针对舞蹈这样专业性的对象,电视媒体的制作必须是深度制作,而不是简单呈现。舞蹈要得到更好的传播,也需要坦然迎接电视媒体并主动进行深度合作。
一万年太久——争舞蹈青春的绽放
舞林争霸中有一句颇为煽情的广告语:让舞者不再是伴舞的人肉背景。确实,节目中的所有舞者都是以个体形象出现,打破了铺天盖地的晚会类节目中,舞者大多以伴舞出现的弱势地位。这对于舞蹈类电视节目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舞林争霸通过凸显舞者个体的方式,让人们发现了舞蹈和舞者本身的魅力与价值。这说明,在信息传播手段以几何级增长的时代,并不是舞蹈的价值就没有了,而是被选择性地忽视和遗忘了。
与其他的舞蹈类电视节目相比,舞林争霸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有那么多优秀的专业舞者不仅作为主体参与到大型电视节目中,并且他们在节目中的角色没有局限于自身的专业领域。此前在影响力比较大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更多的是复制了专业舞蹈比赛的模式,只是根据电视传播需求进行了微调,例如缩短舞蹈时长,增加现场互动等,但舞者并没有脱离原来的专业模式和形象。换言之,我在电视上看他们和在现实中看他们并没什么大不同。然而在舞林争霸中的舞者们却让我刮目相看,其中很多舞者我此前都是了解甚至是熟知的,但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却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无论是专业技能的跨领域拓展,还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无论是对自我情感力量的发掘,还是处理竞争和友情的关系,等等方面都可以出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一个舞者都被独立于舞台之上,必须要自己面对和处理所有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一个个无法被复制替代的舞者,他们的性情流露,他们的专业技能,都是真实可见的。
这种独立在专业上的突破更加可贵。我们总是说要培养舞者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但在现实中又常常将他们紧紧束缚:习惯教导不习惯放手,习惯苛求不习惯鼓励,习惯隔阂不习惯跨界。结果你看,当他们真正获得自由去独力担当的时候,所有的潜能激发出来了。因为没有喋喋不休的传统与现代或者雅与俗的纠葛,舞林争霸在专业上完全就是“混搭风”,毫无门户之见。这应了江湖的那句话:英雄何须问出处?无论是专业的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还是流行的霹雳舞、爵士舞、街舞,统统被放在一个舞台上PK。当所有的条条框框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只能专注于舞者的舞台表现力这一个因素。每个舞者都要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去追求舞台的表现力,并且还要在跨界合作中去拓展表现力。我相信舞者们在经历过这所有之后,再回到自己熟悉的舞蹈领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和突破。
从这一点而言,舞林争霸确实给年轻舞者们提供了一个很棒的展现自我的舞台。舞者的舞台青春实在太短暂,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谁的眼泪在飞——争社会影响的扩展
舞林争霸刚开播的时候,在初选过程中渲染了很多舞者的情感故事。当一个个煽情的话题被提起,我明白,这是电视节目抓住观众的不二法门。这必须给予充分的理解,因为电视节目的生存和成功都在于收视率,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影响力。
它带来的好处是,舞者的形象由于情感故事的支撑丰满起来,舞者背后的艰辛付出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只是在眼泪的飞舞中,我觉得舞者们要有所控制。曾经在一个时间段内,我集中听到的故事充满了跳舞没钱、没工作、没爱情、没舞台的述说,虽然这里面包含着真实的经历与情感,但似乎少了那么一点阳光和担当。舞蹈需要激情支撑,不能让悲情淹没了激情。任何职业都有背后的艰辛,不要过度消费舞蹈的眼泪与汗水。苦情不会赢得尊重,只有发自内心的坚持、微笑、热情,才能绽放出舞台上的真正光彩。我发现随着初选的结束,这种状况好了很多,但很多无谓的冲突似乎又多了起来。
这就是传媒的本性,电视节目制作总要制造话题,制造热点。如何既配合又尽量传递舞蹈的正能量,是对所有舞蹈参与者智慧和修养的挑战。例如评委混搭的选择,不完全是从专业考虑的阵容,水平和视角也各有不同。于是评委与评委之间,包括评委与舞者、舞者与舞者之间的磨合与现场反应就会即时地成为节目的热点。任何一点争论都会被媒体即时捕捉成为话题,然后放大、扩散。作为舞蹈的参与者,如果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立场,就容易掉到话题的坑里,甚至让社会影响转向负面。
但舞林争霸对观众群体的友好亲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例如节目中大量的编舞段落都使用流行歌曲编舞,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大大降低了观众欣赏的门槛,使他们能够很快地进入舞蹈的情感世界。当然在真正的艺术创作中不会这样简单地使用流行音乐编舞,但它给予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应该思考如何让舞蹈作品更贴近当代人的情感状态并反映当代人的生存现实。我们不需要降低艺术创作的品格,但要放低高高在上的姿态,耐心平和地去培育观众。云门舞集的演出中有人在观众席中睡觉,林怀民评论此事时只说了一句“小睡一下也无妨”。他更是组建了云门2团,定期去乡间村落演出,演的全是原样的舞台剧目。舞蹈社会的影响力需要这些细小的关怀和经营。
霸主还是救世主——争舞蹈的自我价值
舞林争霸开播不久,我曾经发了一篇微博:“舞林争霸对扩大舞蹈的社会影响力是好事,但其本质是传媒和商业的。舞蹈艺术本身并不能指望依赖这样的娱乐平台振兴,良好的演出机制和艺术扶持才是关键。像皮娜这样的舞蹈大师不会在选秀中诞生,也不需要流行歌星般动辄上千上万人的场子。她孤独站在艺术的巅峰,只和理解她的人群心灵相交。”评论中有献花的也有拍砖的。观点差异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娱乐与艺术是两种不尽相同的样式,而很多人都将其混为一谈。
我并不是要否定舞林争霸,前文已述这是一档很成功的舞蹈类电视节目。我想说的是,舞林争霸并不能解决舞蹈的问题。媒体做舞蹈节目不是因为要拯救舞蹈,是因为舞蹈有可做的价值。舞林争霸的成功首先是一个电视节目的成功,而不是舞蹈的成功。因此,对于舞林争霸而言,参与竞争的舞者会决出霸主,节目本身会成为舞蹈类电视节目的霸主,但它永远也不会是舞蹈的救世主。舞者们参加完节目之后如何延续舞台生命?舞林争霸之外舞蹈真正的舞台又在哪里?都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
舞蹈的核心仍然是舞台艺术,它要传播的精神价值并不能在电视节目中完全实现。舞蹈与媒体的合作是要运用传媒手段拓展生存空间,而不是变成传媒本身。舞蹈真正的成功是要把更多的观众吸引进剧场。这一点不坚持,就是对舞蹈自我价值的放弃。在争论中我常常听到一种悖论,意思是说舞蹈都活不下去了,还不放低身段做宣传做市场。但艺术恰恰不能纯粹商业化,否则倒是活下去了,没准还富起来了,可是艺术也不复存在了。这也是我要呼唤艺术扶持机制的原因。艺术被扶持并不丢人,之所以扶持是因为有扶持的价值。
冯小刚今年的电影《1942》在票房上完败给《泰囧》,但在艺术上对生命的深刻探讨却远远超越后者。如果舞蹈表现这样的题材,市场也许会更加可怜,难道因此我们就只要娱乐了吗?向商业的过度妥协,对艺术而言是痛苦的。娱乐不需要扶持,需要鼓励提高品味;真正需要扶持的恰恰是艺术,通过扶持可以摆脱为了生存而降低品格的困境。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更可贵,就像舞林争霸,那么多舞者热情参与,还需要什么额外的鼓励?而那些为了专注舞台而放弃名利诱惑的舞者,才真的需要鼓励。艺术的大师不会出自秀场,只会出自他们当中。
即使是出现在电视媒体的舞台,舞蹈人也要学会主动维护舞蹈的自我价值。我喜欢舞林争霸中金星的强势,她的坚持和她的犀利不仅成为电视节目的吸引点,而且真正体现了舞蹈的专业精神和价值。只有这种坚持才能达致舞蹈和电视的互赢,而不是让舞蹈沦为站台的角色。 最近周星驰的电影《西游降魔》热映,舒淇那一段凄美的月光之舞本应是点睛之笔,但可惜星爷没有好好珍惜。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好好编舞的话,一定会大放异彩。这再次说明同一个道理,舞蹈有自身的美和价值,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然后才能以自信、自立的姿态,找到和媒体合作最佳的契合点,争一个舞蹈更好的发展空间!
·只有自己人的舞林不好玩——争媒体的深度合作·一万年太久——争舞蹈青春的绽放·谁的眼泪在飞——争社会影响的扩展·霸主还是救世主——争舞蹈的自我价值
最近东方卫视正在热播从美国原样引进的舞蹈真人秀——中国版的“舞林争霸”。美版舞林争霸的原文是“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我没有核实最初的翻译到底出于何处,但从字面到内涵显然有些差距。原文字面的大概意思是“只要你想就能跳舞”,我认为翻译成“舞出你精彩”其实更符合节目的精神气质和追求,舞林争霸怎么听都多了些江湖的气息。
不过江湖气也没什么不好,沉寂的舞林就此喧闹起来,这大概就是信息时代的传播效应。当然这次喧闹不同以往的地方,就是其影响大大波及圈内外,由于不仅是舞蹈圈的自娱自乐,所以有了更广泛的关注热点和探讨意义:看门道的可以看门道,看热闹的可以看热闹。这也让探讨变得复杂而出现争议,因为对话的语境不再单纯,基于各自身份和立场,大家容易各说各话,徒增无所交集的嘴仗——这,倒也是江湖八卦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争来争去,我们到底应该争什么呢?
只有自己人的舞林不好玩——争媒体的深度合作
长期以来,舞蹈都受到一种诘问和诟病:关着门孤芳自赏,自己跟自己玩。我们常常看到舞蹈界的活动被搞成盛大的业内聚会,圈内热圈外冷。由于舞蹈的专业性较强,在理解和沟通上容易形成圈内圈外的隔阂,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我们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我们总是习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而在对外传播上比较消极和被动。要知道无人买单的艺术不仅难以为继,也无法实现艺术沟通人类心灵的价值。但媒体同样要负上另一半责任,尤其是制作和传播影像的电视媒体。今天的时代,媒体掌握着极大的话语权,如何运用好这些话语权,考验着媒体的职业精神和水平。舞蹈作为视觉艺术,本身是非常适合电视媒体传播的。舞林争霸之前也有过几档舞蹈的电视节目,但都没有取得如此的成功,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国外原版引进的节目能够取得如此反响?就像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一样,我看到的是舞林争霸在环节和内容上富有创意的用心设计。这说明,舞林的沉寂不仅是舞蹈的悲哀,也是电视媒体的失职。
舞林争霸的不同在于,它不是敷衍地在电视节目中添点舞蹈的佐料,也不是简单地把舞蹈搬上电视,而是认真地围绕着舞蹈设计了一档电视节目。这样,电视节目激发出了舞蹈的潜力,舞蹈也赋予了节目吸引力,这不仅是舞蹈类电视制作的观念转变,也是对舞蹈传播的极大利好。例如,以前在舞蹈电视节目中会看到很多“不讲究”的镜头处理,不顾音乐节奏的画面切换,不管舞蹈形象的身体局部特写,等等,极大地影响了舞蹈的呈现。舞林争霸在前期摄像上进行了非常认真的机位与镜头的设计,在后期制作中又进行了长时间的精心剪辑,这些费心费力的工作换来的是极具观赏性的舞蹈画面,同时融合了舞蹈和电视镜头的美。由此可见,针对舞蹈这样专业性的对象,电视媒体的制作必须是深度制作,而不是简单呈现。舞蹈要得到更好的传播,也需要坦然迎接电视媒体并主动进行深度合作。
一万年太久——争舞蹈青春的绽放
舞林争霸中有一句颇为煽情的广告语:让舞者不再是伴舞的人肉背景。确实,节目中的所有舞者都是以个体形象出现,打破了铺天盖地的晚会类节目中,舞者大多以伴舞出现的弱势地位。这对于舞蹈类电视节目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舞林争霸通过凸显舞者个体的方式,让人们发现了舞蹈和舞者本身的魅力与价值。这说明,在信息传播手段以几何级增长的时代,并不是舞蹈的价值就没有了,而是被选择性地忽视和遗忘了。
与其他的舞蹈类电视节目相比,舞林争霸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有那么多优秀的专业舞者不仅作为主体参与到大型电视节目中,并且他们在节目中的角色没有局限于自身的专业领域。此前在影响力比较大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更多的是复制了专业舞蹈比赛的模式,只是根据电视传播需求进行了微调,例如缩短舞蹈时长,增加现场互动等,但舞者并没有脱离原来的专业模式和形象。换言之,我在电视上看他们和在现实中看他们并没什么大不同。然而在舞林争霸中的舞者们却让我刮目相看,其中很多舞者我此前都是了解甚至是熟知的,但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却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无论是专业技能的跨领域拓展,还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无论是对自我情感力量的发掘,还是处理竞争和友情的关系,等等方面都可以出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一个舞者都被独立于舞台之上,必须要自己面对和处理所有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一个个无法被复制替代的舞者,他们的性情流露,他们的专业技能,都是真实可见的。
这种独立在专业上的突破更加可贵。我们总是说要培养舞者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但在现实中又常常将他们紧紧束缚:习惯教导不习惯放手,习惯苛求不习惯鼓励,习惯隔阂不习惯跨界。结果你看,当他们真正获得自由去独力担当的时候,所有的潜能激发出来了。因为没有喋喋不休的传统与现代或者雅与俗的纠葛,舞林争霸在专业上完全就是“混搭风”,毫无门户之见。这应了江湖的那句话:英雄何须问出处?无论是专业的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还是流行的霹雳舞、爵士舞、街舞,统统被放在一个舞台上PK。当所有的条条框框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只能专注于舞者的舞台表现力这一个因素。每个舞者都要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去追求舞台的表现力,并且还要在跨界合作中去拓展表现力。我相信舞者们在经历过这所有之后,再回到自己熟悉的舞蹈领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和突破。
从这一点而言,舞林争霸确实给年轻舞者们提供了一个很棒的展现自我的舞台。舞者的舞台青春实在太短暂,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谁的眼泪在飞——争社会影响的扩展
舞林争霸刚开播的时候,在初选过程中渲染了很多舞者的情感故事。当一个个煽情的话题被提起,我明白,这是电视节目抓住观众的不二法门。这必须给予充分的理解,因为电视节目的生存和成功都在于收视率,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影响力。
它带来的好处是,舞者的形象由于情感故事的支撑丰满起来,舞者背后的艰辛付出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只是在眼泪的飞舞中,我觉得舞者们要有所控制。曾经在一个时间段内,我集中听到的故事充满了跳舞没钱、没工作、没爱情、没舞台的述说,虽然这里面包含着真实的经历与情感,但似乎少了那么一点阳光和担当。舞蹈需要激情支撑,不能让悲情淹没了激情。任何职业都有背后的艰辛,不要过度消费舞蹈的眼泪与汗水。苦情不会赢得尊重,只有发自内心的坚持、微笑、热情,才能绽放出舞台上的真正光彩。我发现随着初选的结束,这种状况好了很多,但很多无谓的冲突似乎又多了起来。
这就是传媒的本性,电视节目制作总要制造话题,制造热点。如何既配合又尽量传递舞蹈的正能量,是对所有舞蹈参与者智慧和修养的挑战。例如评委混搭的选择,不完全是从专业考虑的阵容,水平和视角也各有不同。于是评委与评委之间,包括评委与舞者、舞者与舞者之间的磨合与现场反应就会即时地成为节目的热点。任何一点争论都会被媒体即时捕捉成为话题,然后放大、扩散。作为舞蹈的参与者,如果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立场,就容易掉到话题的坑里,甚至让社会影响转向负面。
但舞林争霸对观众群体的友好亲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例如节目中大量的编舞段落都使用流行歌曲编舞,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大大降低了观众欣赏的门槛,使他们能够很快地进入舞蹈的情感世界。当然在真正的艺术创作中不会这样简单地使用流行音乐编舞,但它给予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应该思考如何让舞蹈作品更贴近当代人的情感状态并反映当代人的生存现实。我们不需要降低艺术创作的品格,但要放低高高在上的姿态,耐心平和地去培育观众。云门舞集的演出中有人在观众席中睡觉,林怀民评论此事时只说了一句“小睡一下也无妨”。他更是组建了云门2团,定期去乡间村落演出,演的全是原样的舞台剧目。舞蹈社会的影响力需要这些细小的关怀和经营。
霸主还是救世主——争舞蹈的自我价值
舞林争霸开播不久,我曾经发了一篇微博:“舞林争霸对扩大舞蹈的社会影响力是好事,但其本质是传媒和商业的。舞蹈艺术本身并不能指望依赖这样的娱乐平台振兴,良好的演出机制和艺术扶持才是关键。像皮娜这样的舞蹈大师不会在选秀中诞生,也不需要流行歌星般动辄上千上万人的场子。她孤独站在艺术的巅峰,只和理解她的人群心灵相交。”评论中有献花的也有拍砖的。观点差异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娱乐与艺术是两种不尽相同的样式,而很多人都将其混为一谈。
我并不是要否定舞林争霸,前文已述这是一档很成功的舞蹈类电视节目。我想说的是,舞林争霸并不能解决舞蹈的问题。媒体做舞蹈节目不是因为要拯救舞蹈,是因为舞蹈有可做的价值。舞林争霸的成功首先是一个电视节目的成功,而不是舞蹈的成功。因此,对于舞林争霸而言,参与竞争的舞者会决出霸主,节目本身会成为舞蹈类电视节目的霸主,但它永远也不会是舞蹈的救世主。舞者们参加完节目之后如何延续舞台生命?舞林争霸之外舞蹈真正的舞台又在哪里?都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
舞蹈的核心仍然是舞台艺术,它要传播的精神价值并不能在电视节目中完全实现。舞蹈与媒体的合作是要运用传媒手段拓展生存空间,而不是变成传媒本身。舞蹈真正的成功是要把更多的观众吸引进剧场。这一点不坚持,就是对舞蹈自我价值的放弃。在争论中我常常听到一种悖论,意思是说舞蹈都活不下去了,还不放低身段做宣传做市场。但艺术恰恰不能纯粹商业化,否则倒是活下去了,没准还富起来了,可是艺术也不复存在了。这也是我要呼唤艺术扶持机制的原因。艺术被扶持并不丢人,之所以扶持是因为有扶持的价值。
冯小刚今年的电影《1942》在票房上完败给《泰囧》,但在艺术上对生命的深刻探讨却远远超越后者。如果舞蹈表现这样的题材,市场也许会更加可怜,难道因此我们就只要娱乐了吗?向商业的过度妥协,对艺术而言是痛苦的。娱乐不需要扶持,需要鼓励提高品味;真正需要扶持的恰恰是艺术,通过扶持可以摆脱为了生存而降低品格的困境。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更可贵,就像舞林争霸,那么多舞者热情参与,还需要什么额外的鼓励?而那些为了专注舞台而放弃名利诱惑的舞者,才真的需要鼓励。艺术的大师不会出自秀场,只会出自他们当中。
即使是出现在电视媒体的舞台,舞蹈人也要学会主动维护舞蹈的自我价值。我喜欢舞林争霸中金星的强势,她的坚持和她的犀利不仅成为电视节目的吸引点,而且真正体现了舞蹈的专业精神和价值。只有这种坚持才能达致舞蹈和电视的互赢,而不是让舞蹈沦为站台的角色。 最近周星驰的电影《西游降魔》热映,舒淇那一段凄美的月光之舞本应是点睛之笔,但可惜星爷没有好好珍惜。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好好编舞的话,一定会大放异彩。这再次说明同一个道理,舞蹈有自身的美和价值,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然后才能以自信、自立的姿态,找到和媒体合作最佳的契合点,争一个舞蹈更好的发展空间!
其实舞蹈要走的远,也很好解决,让那些高处不胜寒的舞者大师们,放下些身段,与大众交流下,底层有很多喜欢舞蹈、愿意学舞蹈的人们都是不得其门而入的那种。就拿舞网来说,很多基础问题对于真正的舞蹈专业生来说是非常简单的,而鲜有这样的人来回答,反倒是基层的工作者们热情积极。
如今的广场舞就是一个很鲜活的例子。
我也喜欢舞林争霸中金星的强势,她的坚持和她的犀利不仅成为电视节目的吸引点,而且真正体现了舞蹈的专业精神和价值。只有这种坚持才能达致舞蹈和电视的互赢,而不是让舞蹈沦为站台的角色。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8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6395.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6395.html
上一篇:追问孔雀不如考问制度和灵魂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