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中国古典舞的新实验――关于“昆舞”意义的断想

作者:孙颖

苏州市歌舞团一级编导马家钦历时三年,努力学习和研究昆曲,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巧妙地从中提取舞蹈元素并加以衍化、发展出一个新的舞种――昆舞。与会者来到市歌舞团,观摩了大型舞蹈诗《昆韵》中四个片段的汇报演出:群舞《咏兰》、《游园》、《喜扇》和《花梦》。这场饱蘸江南古风又具人文意绪的新品――“昆舞”,让我很为中国古典舞再次出现了一块新鲜的绿色而激动……

仔细想来,昆舞的出现绝非偶然,历史与现实的纵横点上留下了它悄然兴起的缝隙。文化的繁衍往往具备同源共生的可能性,但最终的走向,还是选择者自己的追求。昆舞,一路走来,就带着这样的前因后果……

学术前提

必须承认,昆舞的生成有其必然条件,它得益于中国古典舞这个“不定空间”的体系。

中国古典舞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学科系统,它既需要纵向挖掘与提炼,也需要横向考量与拓新,更不避讳“流派”或“风格”的多样与文化涵义的发现。在历史的维度上,它允许多视角、多侧面探究,以利于“小中见大”、“以点带面”,最后实现整体性把握;在现实的维度上,它允许“家族”有大规模的新形态出现,涉及种类与风格、色彩等诸方面,多点出击形成粗放型产品,再整合、提纯构成个案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促成系统。昆舞的出现。有赖于中国古典舞这一文化平台的存在,而系统构成的基本规律也制约了昆舞构建的基本思路。两个因素,直接结构了昆舞的生成。

昆舞是中国古典舞蹈研究的一个很大的收获,它以“意”为特质,以“和”为特色,以“雅”为特点,以“韵”为特征,昆舞和“马氏”昆舞理论,充分体现了民族性,体现了扎实、踏实的作风,体现了人文精神,体现了对艺术本体的执着研究。

理论意义

何为“昆舞”?顾名思义,应是昆曲中的舞蹈的衍生物,是以昆曲“唱、做”艺术为素材创造的、古典文化内涵深厚的舞蹈样式。它是一种“内向型”的舞蹈,除具有昆曲表演艺术的规律与特征外,“意守丹田”的意念作用是其核心“法门”,思维方式上的中国哲学、美学涵义是其内在根据,呼吸是其形态构成的生理和心理依凭。

界定了昆舞,自然就要再发掘其理性价值。我以为,昆舞的理论意义大约有五:

一、创造性。昆舞的发生是遵循着“主旨在前――本体构成――审美把握――哲学依据”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这表明,昆舞发生的创造性在其肇始阶段就已显现出来了。

首先,昆舞的发生是思考的结果。针对当代舞蹈的现实状况,昆舞的创始人希望发现中国古典舞新的可能性,并希望在学科基础相对深广、条件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实施这种可能性。昆曲是独立的艺术系统,“生”、“旦”气质代表了雅致、细腻的“吴文化”个性,与其他戏曲种类相比,因为有了内蕴的差异,才使它寻得了自我价值。

其次,寻找动作理念和运动方法。这是昆舞本体构成的核心段落。总体观之,昆舞的动作特点、韵律特征、风格特色等,都个性鲜明、不落俗套,也不模仿或雷同其他;而手(背、掌)的推拉和运动空间的27个“点位”则是昆舞之“创新”所在,这是科学思维的表现,由此而构成昆舞训练体系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功能。音乐方面,“曲牌”限制的节奏方式,隐含了独特的身体动静格局,“水磨腔”为主的节奏型凸现了人体动作的真实来源。一再强调的风格特色――“松”,即形态上的放松、惬意,有如“日”韵的“停顿”。发现了“日”韵,便是寻得了实现“松弛”的关键。

再次,审美决定运动方式。昆舞的运动思维核心是,回到动作发生的“原点”寻求其质的规定性,通过昆曲艺术的“三小”(小生、小旦、小丑)风格来规限它的美学指向,于是便出现了清雅高洁的趣味,而这趣味也就决定了它的运动感知方式――舒缓、安徐、娴雅和均衡节奏中的动作流程。

最终,思维决定综合形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圆融周游”、“气道曼生”的延绵不止,内在构造的“和谐”如一,共同构成了昆舞动作的功能性、风格性与表现性、意念性的综合特征。舞蹈理论家资华筠先生说“昆舞是一‘立体整合’”,窃以为,这种“立体整合”的着力点恰恰在东方传统思维的综合性和舞蹈形态的“天人合一”观念上,即“形”与“神”、“思”与“体”的整合。

下一页

本文共 2 页,第 [1] [2] 页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