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拥抱中国古典舞的春天

作者:梁宇

在大学时有位研究“中国古典舞”的教授曾对我说,“看着你们上身做着戏曲手位,下身在练习着芭蕾,耳边听着钢琴伴奏,舞蹈却在表现秦汉故事;并说这是在学习中国古典舞,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我问他为什么不改变一下呢?“难道没有芭蕾基训,没有钢琴伴奏就没有中国古典舞了吗?”他长叹一声道:“六十年啦,太久了,积重难返喽!”

当舞蹈界有识之士怀着这种沉重的心情,跨进人类的二十一世纪时,对中国古典舞的审度与反思便成了一种使命。

钢琴伴奏声中的中国古典舞

在上个世纪中叶,一批投身于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先贤们,怀着对新生活的满腔热忱,怀着对开辟新舞蹈学科的崇高责任感与使命感,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中国古典舞的探索与创建。由于处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一天等于二十年”那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样一个火红的年代。

这些中国古典舞的拓荒者们,凭着勇气、执着、奉献的精神,还有【尽早向党和人民汇报成绩】的迫切心理驱赶下,从离自己最近的中国戏曲中寻找发掘舞蹈元素,剥离舞蹈动作并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内容感人的哑巴戏,在形式上只是没有了唱腔的戏曲动作表演,并以此确立为“中国古典舞”。

后来为了这种表现形式的传承与教学,又恰逢中国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狂潮迭起,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把西方芭蕾的训练教学搬进了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体系。也就是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一个由中国戏曲舞蹈的表演程序,加上西方芭蕾的教学训练及舞蹈编创方法为一体的“中国古典舞”,便在钢琴的伴奏声中应运而生了。

在当时,人们还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国古典舞的时候,这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舞蹈混血儿,也的确起到了推动中国舞蹈事业、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并且也生成过不少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当人们现在重新回顾那些闪耀着时代光芒的舞蹈节目时,依然对它当时的社会价值有着积极的评价,对它的开创者怀着深深的敬仰与钦佩。

走出古代舞蹈学科之路

进入重科学的新纪元,人类在进步过程中对过去的认识与行为重新审度,我们过去的“中国古典舞”在教学和传承上便出现了新的问题。前不久我无意中听到两个古典舞专业的学生在议论,“现在的古典舞越来越不像古典舞了。”

在昆明举办的荷花杯舞蹈大赛上,就有人再次发出“中国古典舞走到头了”的惊呼,更有甚者,在中日韩举办的传统舞蹈大赛中,中国的“古典舞”被日韩专家一致认为应该去参加当代舞大赛,“中国根本就没有古典舞”……其实多年来,舞蹈界对现存“中国古典舞”的质疑,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舞蹈界很多专家学者,甚至包括当初古典舞的开拓者们,都对扶着把杆,听着西洋乐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奇怪现象生成过怀疑和动摇,然而这毕竟是他们倾注毕生心血铸就的艺术成果,毕竟是从青年走向暮年的艰辛历程,如果一旦把它彻底否定,那么对自己的平生将如何交待?

如果一旦把它彻底摒弃,又用什么来取而代之?这种沉重感、苦涩感纠缠了几代“中国古典舞”的创建者与继承者。太多的投入、太多的奉献、太多的热情、太多的珍惜,化作一股不可抗拒的顽强阻力,在中国舞坛许许多多老艺人心中都有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结,都有这种深沉而狭隘的成就情感。

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与自然界物种的兴衰更替,有着惊人的相似,正当旧的“中国古典舞”由盛而衰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典舞在另一群舞蹈拓荒者手中破土而出!一九八零年的《丝路花雨》、一九八二年的《铜雀伎》开辟了中国古典舞的新纪元。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舞蹈界出现了两支并行不悖的艺术流派,一支是从有着800年历史的戏曲艺术入手,从戏曲舞蹈中博探深究,并把中国传统武术、杂技和体育技巧运用于当今舞蹈训练和编创之中,继续沿袭西方芭蕾基训,坚持秉承建国后开创的“中国古典舞”体系。

下一页

本文共 2 页,第 [1] [2] 页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