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精品,汉风长存
- 舞蹈历史
- 2018-11-08
- 616
汉代的陶俑、陶楼、玉雕、木雕上的乐舞都显示了博大恢宏的汉代舞风。山东济南无影山汉墓出土了一组乐舞俑,其中,一男子似今天的节目主持人,二女子长发披肩,头顶挽椎髻,着横条长袖衣,相对而舞。台正中一男子下腰,旁一人翻跟斗,前排二人相对倒立,后有乐队伴奏,两边二人似为盲人,可奏乐,可说唱。这组陶俑立体感强,色彩鲜艳,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壁画彩绘百戏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河南密县打虎亭壁画(局部)中,一男子在独舞,戴方形帽,着黑袍,红色灯笼裤,吸左腿,举右手过头,甩白色长袖,舞姿极为潇洒。
至于陶仓楼,则以河南荥阳县出土者最为精美。该陶仓楼的正面有一幅彩绘乐舞图,其中一舞伎着红色舞衣,高扬双臂,长袖抛于身后,使得彩色长裙旋飞;身前一侏儒伸臂向前,旁有乐人伴奏)。此外,该陶仓楼的左右两侧,有对称的两舞人,均为男性。左侧舞人着红袍,持一舞器跪舞,右侧舞者亦着红袍,灯笼裤,举右手于头上,甩袖起舞。
汉代乐舞陶俑很多,其中,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男女舞俑,女舞俑高髻,短裙长袖,腰肢纤细,两臂一低一昂,极有韵致。该墓男舞俑,双手掌向上如托物,抬左腿,舞姿粗犷。东汉河南出土的彩绘百戏俑,一男舞者蹬弓步,举拳,全身前探,另一男舞者左足踏鼓,身向后仰,舞姿对称。重庆出土的东汉陶男舞俑手持短绸带,面带笑容起舞。
河南西华县出土的人纹雕砖上,两胡人高鼻深目,着紧身纹样衣,跪左腿举左手;另一人跪右腿举右手,形成对称,形象地反映了张骞通西域后,胡人来洛阳献艺的场景。
汉代玉雕舞人,表现了当时工艺和舞艺的精美。北京丰台区大葆台出土的玉舞人,左右两袖伸延连接,舞人向右折腰,造型新颖,独具匠心,充分表现出长袖善舞的华夏舞风。岭南广州象岗是西汉初年南越王赵陀建立封建王国的都城(前204~前111年),那里出土的玉雕双舞人,与中原舞姿、服饰都有很大的差异,舞伎头侧梳螺髻,着长裙,长袖中间窄而袖口肥大,为喇叭袖。一舞伎为跪式,一舞伎为立式,造型非同一般,与广州出土的汉族戴花冠女舞俑,风格迥异。
汉代百戏的奇技异巧已臻出神入化之境,如单手倒立,双手倒立,叠案、踏球、踏鼓等最为典型。巴蜀地区百戏也广为流行,如广汉出土的摇钱树,上有百戏杂技,形象生动。
汉代出现了不少舞人神兽镜,如四川重庆出土的舞人神兽歌舞画像镜就较为典型。此外,现藏于旧金山道拉扬古纪念美术馆的铜镜,上有一幅精美的舞人神兽画像,其中,女舞伎细腰长裙,左袖甩成P字状,右手“透袖”。该铜镜刻工精细,更显得舞姿优美动人。甘肃武威磨子咀汉墓漆棺上的男舞伎,清丽有韵致,别具一格。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8882.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