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老师 > 正文

用灵魂舞蹈的人:乔良

乔良达斡尔族,我省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及舞蹈教育家,曾任省歌、市歌舞蹈演员,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教师、省舞协副主席等职。从事舞蹈教学40多年来,编写了两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的黑龙江省民间舞蹈教材,填补了我省东北民间舞蹈教材的空白。同时积极开发东北秧歌等民间舞素材,创作了《绢花迎春》、《小院》、《嬉雪》、《暖冬》等舞蹈作品,先后荣获全国文艺大奖、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奖等荣誉。

“舞蹈是我最擅长的语言,我对黑土地的全部感情都在舞蹈中”

记者:您获得了“文艺终身成就奖”,应该说是这片土地铸就了您今天的成就,同时您也为挖掘和张扬黑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能否谈谈您与这片土地的感情与缘分?

乔良: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黑土地是滋养我的地方,也是成就我艺术事业的地方,她为我的舞蹈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和灵感,所以我对黑土地的感情是不言而哈的。舞蹈是我最擅长的语言,我对黑土地的全部感情都融汇到了我的舞蹈作品当中。

记者:您认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乔良:我国文艺前辈曾提出“先器识而后文艺”。“器识”就是指人的知识、情操和修养,因为艺术是弘扬真善美的,只有具备器识的前提才能创作出高尚、美好的艺术作品,才能使艺术脱离于只能给人带来感官享受的低俗格调。所以说,艺术家不仅要对艺术有强烈的爱,更要有作为艺术工作者的“器识”。

记者:您怎样看待这个“德”字,它包含哪些内涵?你又是怎样实践的?

乔良:我理解艺术家的“德”,除了一个良好的为人之外,还包括对艺术的忠诚,对同行的谦逊,对后人的关怀。“对艺术的忠诚”,就是对艺术无比敬爱,具有为艺术无私奉献的热情;“对同行的谦逊”,就是要打破“同行相轻”的陋习,虚心向前辈和他人学习,汲取有益的营养;“对后人的关怀”则是要无私的将自己的全部技艺和知识传授给下一代,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年轻人的成长。我一直是这么做的。

“舞蹈是我的生命,我不是用肢体在舞蹈,而是用灵魂在舞蹈”

记者:如今各种“家”很多,有的人写了一部书就说自己是作家,做了几首曲子就说自己是作曲家等等,您认为作为艺术家应该有哪些基础?

乔良:别的“家”我不敢说,但作为舞蹈家,我觉得除了在舞蹈专业上具有高超的造诣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外,还需要对艺术具有深层次的修养,对舞蹈具有独到的见解、感悟和创造力,能够打出一方天地,撑起一扇门面。当然,我能否算“家”,还得由大家评判。

记者:在你众多作品中,最满意的是什么?

乔良:最满意的是我1993年创作的大型民间舞《绢花迎春》,这是一部具有浓郁黑土地风格的群舞作品,由最初的16人到24人再到48人,直到现在的160人,场面不断壮大。这部作品曾获多项国家级大奖,先后走访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在省级、国家级重大演出中亮相,博得广泛好评。我刚才提到我对黑土地的感情全部都融汇到了我的舞蹈作品当中,《绢花迎春》这部作品便是我对黑土地深厚感情的集中体现。

记者:请您谈谈艺术成就与人品之间的关系,两者有背道而驰的时候吗?

乔良:还是引用那句话“先器识而后文艺”。没有人品就谈不上器识,更谈不上真正的艺术成就,二者决不能背道而驰。现在有些当红明星的人格修养和行为颇受争议。毋庸讳言,现在大部分非专业观众对演员的评判是重表轻里的,名气大,获奖多并不意味着艺术成就高。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凡是人品有问题的人所创造的作品和塑造的角色都是很有缺陷的。他们如果不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的话,不会有真正的艺术成就。因为真正的艺术是离不开人品、器识这些前提的。

记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您的千里之志是什么?

乔良:一个人的艺术生命是有限的,但一个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是无限的。作为一个老艺术家,我虽已退出了艺术第一线,但我愿意把我几十年的艺术经验总结出来,努力培养艺术新人,为艺术事业奉献我的全部余热,以报答党和人民的厚爱。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