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新闻 > 正文

千手观音:商业和艺术本可双赢

“舞台艺术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今后,除了公益活动外,我们不做企业和寺庙的形象代言人,不参与商业广告活动,请大家理解与支持。风靡全国的舞蹈《千手观音》表演者6日发出声明。(《新京报》4月7日)

说实话,在浮躁的商业化大潮的社会环境下,笔者真的为《千手观音》这种“达则独善其身”的境界和操守而感动。 这种境界和操守,就像这个经典的节目本身所带给我们的,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些表演者至真、至善、至美的一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理性的清凉,让人感动。

毫无疑问,现在《千手观音》表演者发出的声明,无疑是对当前艺术商业化的一种“拨乱反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民间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商品社会的价值评判比重在不断加强,而《千手观音》的表演者在这种大环境下,仍然维持着一种对“理想主义”的价值偏执。这种对“理想主义”的追求,让公众在感动的同时,感触最深刻的却是一种“清教徒”式的价值取向。

商业追求利益,而艺术拒绝功利。艺术和商业化、市场化,有时候看似是一对天敌。但是两者也不是绝对的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纯粹的市场和商业化会令人乏味。但是一味的艺术追求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笔者认为,其实市场和艺术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应为了市场而舍弃掉艺术,或者为了艺术而舍弃掉市场。而现实情况也是,在近几年来,对商业性的避讳已经随着行业生存危机的加重而不再成为艺术禁忌。用艺术之矛换取商业之盾,使两者双赢,理应成为高雅艺术的出路。

一个画家,如果他的东西不是商业产品的话,别人就不可能到他家里来看他的画儿。而让画变成一个商业产品,放在画廊里,所有的人都可以观赏。通过商业渠道交流,才真正达到了跟社会交流、体现价值的最终目的。现在,拒绝了商业演出,《千手观音》也许可以保全了自己的“清白”之身,但是在保全了自己的“清白”之身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社会公众可能因此而无缘结识“千手观音”和领略其艺术的震撼,《千手观音》很可能也因此而身在闺房,成了高高在上的“佛”。这种高雅和独善其身,难道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吗?

艺术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世界。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信更没几个人会认同这样的看法。不与世俗相接触的艺术,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想当年,李白游历天下的同时也结交权贵,莫扎特巡演欧洲也献媚于奥地利皇帝。笔者甚至认为,参加商业化演出、社会活动不是《千手观音》错误,也不是《千手观音》其要回避的。就高雅艺术的普及而言,我们甚至需要《千手观音》的商业化演出。

商业与艺术不是一对天敌,商业化和市场化与艺术同样重要的认识是必要的。一个是生存需要,另一个也是生存需要。艺术和商业是可以双赢的。如果非此即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孤芳自赏式的艺术思路,反而会加速了商业化统治的步伐。我们面临着的,将是商业无所不在、艺术臣服退缩,这样一个与《千手观音》“谢绝一些商业广告活动”的初衷恰恰相反的结局。因此,《千手观音》应注重追求艺术价值的商业化实现,应该把商业手段和艺术本质各归其位。而不是相反。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