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地方民间文化 留住扬州文化的根
- 舞蹈新闻
- 2018-11-07
- 460
跟每一分钟赛跑,抢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跟每一分钟赛跑,保护文化的传承人;跟每一分钟赛跑,用立法为文化撑起一把“保护伞”……
扬州,作为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拥有十分丰厚且形式多样的文化遗产。除了有形的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展示本土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它们体现和传递着民族和地区特有的文化精神,保护它们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省政府保护的15个传统工艺品种中,包含扬州玉器、漆器,我市玉器厂、漆器厂属于全国工艺美术同行业中保护最好、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企业。两企业有多件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选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或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或在中南海紫光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公署等重要场所陈列。而刺绣、剪纸、灯彩等的境况则各不相同,八刻、通草花等扬州民间工艺甚至面临后继无人、人去艺绝的境地。
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发布了《关于打造“文化扬州”的实施意见》,对清曲、扬剧、曲艺、木偶、广陵琴派、扬州八怪、扬州八刻、扬州漆器、玉器、民歌、民舞等文化项目,进行重点保护。通过建立扬剧、曲艺、木偶、扬州民歌民舞展示场所,有偿征集、整理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资料,建立扬州地方文化资料馆,完善工艺美术馆,在抢救扬州地方文化老一辈艺术家的同时培养一批传统地方特色文化的接班人,积极举办重大文化活动等具体建设项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比较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据悉,文化部正在着手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已制订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并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部法律主要涉及继承人的保护、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和相关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等几个方面,将为濒危的中国方言、服饰、戏曲、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也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在国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法律地位。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活动也刚刚在扬州结束。
正因为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一分钟都在老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所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立法才刻不容缓。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就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多次呼吁:“我们现在要跟每一分钟赛跑!”
跟每一分钟赛跑,抢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跟每一分钟赛跑,保护文化的传承人;跟每一分钟赛跑,用立法为文化撑起一把“保护伞”;跟每一分钟赛跑,我们正在路上。
相关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和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
扬州比较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扬剧、古琴、清曲、传统工艺美术、雕版等诸多方面。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950.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