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鼓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
- 舞蹈鉴赏
- 2018-11-09
- 4141
舞蹈编导:李仁顺根据朝鲜传统民间舞改编
舞蹈音乐:崔三明
首演团体:中央歌舞团
首演演员:崔美善
崔美善
阿依吐拉(左)和崔美善倾心交谈 长鼓起源于我国的宋代,后来流传到朝鲜半岛,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长鼓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着重要作用。长鼓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左边鼓筒直径比右边鼓筒直径大1厘米,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古代的长鼓,用獐皮做左边的厚鼓皮,用狗皮做右边的薄鼓皮,鼓筒李兰英摄影采用木材或多层纸、薄铁等材料制成。长鼓有6个铜制的龙头形钩子,钩住松紧绳,松紧绳用3股真丝线制成,每只鼓上装有8全套袖,即用来调整鼓绳的皮套。现代表演用的长鼓一般右边用一根饰彩穗的竹条敲,左边用手,右边声高左边声低,能敲击出丰富多彩的节奏。长鼓舞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长鼓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着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身前挎着长鼓,故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长鼓舞便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每逢佳节之日,民间跳长鼓舞者的表演,深受群众欢迎。
延边歌舞团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长鼓舞搬上舞台,从而扩大了长鼓舞的影响,60年代又在独舞的基础上,创作出长鼓的群舞表演。长鼓舞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由于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能够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舞蹈的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建国以后,长鼓舞久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进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
《长鼓舞》全舞分为三个段落。先是雕塑般的女性造型,含蓄中孕育着生命的躁动;手臂忽儿柔若春柳,忽儿棱角分明,呼吸节奏与造型协调有致。该段节奏均匀而缓慢,舞者以气息带动全身,将朝鲜舞的内在韵律和风韵与舞姿完美融合,舞姿造型充满流畅和延续性,达到艺术的升华,充分体现出朝鲜族女性那种含蓄、坚韧、“外柔内刚”的性格特
征。舞蹈的第二段充满欢快的情绪,音乐节奏中速,“动作的着眼点在时时抖动的双臂和飞快运动着舞步的双脚”,①舞蹈流动的路线以大的圆圈和八字线路为主,动作讲究气息的连贯和动作力感的顿挫,该舞段的动作具有刚柔相济、动静交替及抑扬顿挫的特点。最后一段是粗犷、豪放的快板,舞蹈里穿插着激动人心的双鼓点,且旋转和鼓点的速度都
越发地加快速度,自然地使舞蹈进入高潮。舞段中双槌击鼓结合快速度的步伐及旋转,将高难度技巧和舞蹈形象的深刻内涵有机地化在了一起。
该舞蹈将朝鲜族女性特有的精神气质一一柔美中透出的刚毅的民族性格用身体动态语言诠释得淋漓尽致,作品站在个体生命体验的角度透视整个民族文化和性格气质,深刻地体现出朝鲜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精神风貌和生命状态,舞蹈语汇充分体现出朝鲜民族群体文化的深刻内蕴。
评论家评价崔美善的表演风格为:典雅、端庄、精美;舞蹈具有雕塑般的造型,像是富有诗情画意的雕塑珍品;人们在崔美善的舞蹈中可以发现东方女性的气质、性格方面的共性――内在、含蓄、深情,同时还可以』寻找到东方各国舞蹈所共有的特点――曲线美。①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12132.html
下一篇:《丰收歌》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