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舞蹈鉴赏 > 正文

技术创新不等于艺术创新舞剧要走出奢华

中国原创舞剧,越做越豪华了。

近日,一位民营舞蹈公司经营者,在赴外地看了一台原创新舞剧之后惊呼:“表现河流,怎么把真的水池搬上舞台来了。海内外有几座剧院有条件能让真水上台?花这么大的投资,又不能走出去赚钱,多浪费呀!”

如今舞台上比拼的,还不光是布景 。有两部大型舞剧为表现飞鸟,不惜钱财,制作出巨大无比的羽毛和身架模型,全剧中,它们仅亮相几分钟。还有一部舞剧推出大规模群舞,把近百号演员堆到台上。个别舞剧为追求奇光异彩,动辄进口上百万元的灯具,营造出的却是歌舞晚会似的效果……

对于中国舞剧领域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奢华风,有识之士不能按捺了。老一辈名编导舒巧认为,舞蹈创作应着眼于打造具有长期效应的品牌。现在为了浮表的“好看”,编导恨不得把所有的新花样都拿到舞台上去,却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用、该不该用。做舞剧就应该主要靠舞蹈来说话。表达内涵和性格,舞不够、景来凑,说明了编导硬功夫不行。我们应该把具有传统文化神韵的东西带给世界;否则,只搞几榔头的短期行为,长久下去,即使炒作花样翻新,观众也不会认你了。

北京战友歌舞团编导赵明表示,如果只能借助舞蹈艺术之外的种种玩意儿来吸引观众,商业炒作取代了对舞蹈艺术的冷静思考,那将是中国舞剧的悲哀。民族艺术的国际化不是杂戏化。现在,不少编导都向观众展示“跨越多种艺术”的能力,但也正是太多与舞蹈无关的“行为艺术”介入,舞蹈的分量被大大削弱。

评论家江东说,中国舞蹈创作总量可以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数量不等于质量,技术创新未必能导致艺术创新。中国舞蹈界应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北京一位资深舞蹈记者反映,前两年三五百万排得起来的戏,现在动辄要800万,甚至1000万。这里面,不排除有一定“泡沫”成分。这样大的投资要收回,得多少年?五六年前打造的原创舞剧,到现在,只有《野斑马》《大梦敦煌》等屈指可数的几部开始赚钱。包装浮华,作品内涵和人物塑造却简单化,舞剧风格雷同,有的老百姓甚至认为“舞蹈就是歌星身后作陪衬的那些人”。

专家提出,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舞界人士确实面临着比过去几十年更大的压力,意识到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在变化。但舞剧向着豪华方向奔,不是出路。中国舞台剧有“写意”

“留白”“以一当百”“以虚写实”的优势,细腻刻画人物性格的优势,不能说扔就扔。舞台新技术、声光道具的应用,本该围绕舞剧的题旨表达和人物命运的交待来运用,不能本末倒置。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