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蹈艺术形式看中西方审美差异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396
我国舞蹈历史发源较早,南北朝时期的民间乐舞文化经过交流融合到隋朝时已成为集表演性、娱乐性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并在唐朝达到鼎盛。这时的“唐代大曲”已成为一种整合歌、舞、乐、诗的表演艺术,拥有独立的结构:散序、中序、破,成为古代乐舞的典范。用于宫廷中的娱乐。
唐代宫廷乐舞在这时已形成自己的分类法,按舞蹈风格特点可分为“软舞”、“健舞”两类。这两类舞蹈广泛流传于宫廷、贵族与士大夫之间。“软舞”、“健舞”的规模不大,多是独舞或双人舞,动作技巧水平较高。如:西域舞蹈《胡旋舞》,属于“健舞”以快速轻捷的旋转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法,音乐也圆滑细腻。唐代乐舞的发达繁荣不仅体现在小型乐舞的技巧上,还体现在大型舞蹈的编排整理方面。在当时,以“立部伎”舞蹈人数众多,上百人表演。如:《皇帝破阵乐》,是唐太宗李世民作秦王时,大败刘武周,士兵欢呼获胜时所展现的乐舞。舞团乐工达120人,执戟而舞,之后每逢大庆典时必作演出。《武皇十万宫廷乐舞》,武则天在洛阳建立唐“东都”后,用10万两成立宫廷乐队,《武皇十万宫廷乐舞》便由此得名。其阵容强大,音乐气势恢宏,配器包括编钟,编磬,唐鼓、琵琶、古筝、勋、古笙、笛子等十种宫廷乐器。不仅在庆典和祭祀时演奏,也供武则天日常宫廷享用。“坐部伎”的艺人水平最高,“立部伎”次之,宫廷雅乐更次之。其表演都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在乐舞音乐方面乐器种类繁多,演奏队伍庞大,气势极为恢弘。
而在西方,宫廷舞蹈却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芭蕾,最早是在意大利的宫廷宴会上进行的。王公贵族们竞相把艺术作为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扩大政治影响的工具和手段,芭蕾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在古朴的民间舞基础上,从一种游戏性质的舞蹈开始在意大利宫廷中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确定风格、舞步与技巧的艺术形式。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5653.html
上一篇:形体舞蹈选修课教学大纲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