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舞集之歌
- 舞蹈知识
- 2018-11-08
- 281
一
期待已久的云门舞集带着《流浪者之歌》终于来深圳演出,早早得了票供在书桌上。报纸上有配合的一波波的宣传攻势,最新的演出动态,林怀民的专访、现场演讲,逮着一篇看一篇。演出前两天,还提前翻出了电脑里的视频预习一遍,带着饱饱的问题准备出发去剧场。
可是该死啊,当天居然有着急的工作要加班,再三协调都匀不开时间,又不能让大伙等我一人,无奈把票给了大怡。大怡看完现场回来很是开心,逮着机会把问题抛给她:“为什么舞台边上一直有位站立不动的舞者呢,任凭从天而降的金色稻谷一直洒落在头顶身上?”大怡说:“那是因为不管时代怎么变,人怎么变,有些内里的东西就是永恒不变的呀。”
我更是因错过而恨得牙疼。
二
还好,买到了林怀民先生的《高处眼亮》止疼,一本书里,横亘三十年的云门的舞台经历,都一笔笔写下,副标题是:“林怀民舞蹈岁月告白”,写作的时间也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云门舞集蹒跚起步的时候贯穿至今,其实林先生最早是以小说崭露头角,随着舞蹈之路越走越远,文字越来越少,这是他自觉排斥文字的结果,因为“文字伤舞”——“讲求文字可以界定的表现往往限制了肢体的丰富性。”,也许也有些暗示着这样一本书的可一不可再?
林先生感情丰沛,内心柔软,几乎每一篇文字他都在“哭”,云门演出成功,他“在旅馆的房间里一个人干掉两瓶红酒,大哭大叫。”;师长过世,他“从医院出来,一路号啕。”;为学生的一句谢谢,他“冲下楼,在无人的黑巷里狂奔。流着泪。”……要命的是,我被林先生拽进了那个世界里,几乎一路跟着哭过来。
看企宣的简介,看到的是云门舞集自出成立至现在的斐然成果,全球范围内的好评如潮;看云门的舞,空灵纯粹,毫无烟火气;看林先生接受采访,更是平和、温柔得不像话。只有在书里,才能看到他数十年载誉高歌的路,亦是一条独自扛着彷徨、焦灼、疼痛和无力感前行的路,也是一条几番断折又几番续接起来的路,日久天长,那便不再是一种张扬于外的姿态,而成了光芒内敛、温柔的“林式坚持”。也正是无数次的坚持,才会有今日《流浪者之歌》在全国巡演时,每到一处,媒体都会再三强调以下事实:“请务必准时,如果错过了开场,唯一一次的再入场机会在开场后的十五分钟”“请勿摄影摄像,无论什么时候发现有这行为,立刻谢幕重演。”这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赢得的敬重。
三
书中有数篇怀念师长的文,写到的那些人,那个五彩缤纷的七八十年代,真是让我好着迷。总是“刚好多一张票”的俞大纲先生,在林怀民苦闷的时候会跟他说:“我来讲庄子给你解闷。”;仅有一面之缘却张罗起基金来为云门度过草创期财务危机仗义的叶公;还有不知名的公交车上的小男孩,奋力地挤到林怀民先生面前问他:“云门解散了,我们要到哪里去看舞?”;就连那个喊着“你们这帮男生无聊透了”摔门而去的三毛,都那么精彩,至今有着发烫的温度。真的很想问问林先生,那样的情感和体温,在现在这个时代里,还有么?时代纷沓的脚步碾踏过同一片土地,百变的霓裳扰得人眼乱,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情与姿态从这个纯真不再苦毒弥漫的当下去找寻营养和前行的力量?每次看云门的舞,那种遥远和空灵总让我感觉不到时间在向前走,似乎在每一出舞中,也能看到一个如《流浪者之歌》中的禅定者形象屹立其中,林先生您是否可以赐教,那种内心的“定”是从何而来?
四
林先生说:“(在舞谱影像诞生之前),舞蹈作品就靠代代相传,在一场场演出里存活,略有差失就在某一场幕落舞者汗水未干前蒸发了。”“云门”一词也是佐证,传说中中国最古老的舞蹈,至今只留一个让人遐想的名字。但即便在今日,每一场现场的舞蹈演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然的孤本,不论通过何种介质,终究无法还原现场的微妙氛围。林先生在书的前言里说,或许云门未来的艺术总监并不以为站桩、打坐的必要,如此一来,如《水月》《行草》这样的作品就必然要退休了。这是生命枯荣的定律,林先生对此得失心很淡,不能释怀的却是我们,在长久的认知里面,林怀民就是云门舞集,这个观念已是根深蒂固,我们也会作像上文中的男生的发问:“我们要到哪里看舞呢?”当然这样的发问实在显得太早太过杞人忧天,现在能看到的林先生,年逾花甲之身仍然时时迸发着惊人的能量,领军云门在世界范围内一站站地演,亦一年年地有着推陈出新的作品。有舞如此,不能再错过,只是不知道,明年云门还来不来?
期待已久的云门舞集带着《流浪者之歌》终于来深圳演出,早早得了票供在书桌上。报纸上有配合的一波波的宣传攻势,最新的演出动态,林怀民的专访、现场演讲,逮着一篇看一篇。演出前两天,还提前翻出了电脑里的视频预习一遍,带着饱饱的问题准备出发去剧场。
可是该死啊,当天居然有着急的工作要加班,再三协调都匀不开时间,又不能让大伙等我一人,无奈把票给了大怡。大怡看完现场回来很是开心,逮着机会把问题抛给她:“为什么舞台边上一直有位站立不动的舞者呢,任凭从天而降的金色稻谷一直洒落在头顶身上?”大怡说:“那是因为不管时代怎么变,人怎么变,有些内里的东西就是永恒不变的呀。”
我更是因错过而恨得牙疼。
二
还好,买到了林怀民先生的《高处眼亮》止疼,一本书里,横亘三十年的云门的舞台经历,都一笔笔写下,副标题是:“林怀民舞蹈岁月告白”,写作的时间也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云门舞集蹒跚起步的时候贯穿至今,其实林先生最早是以小说崭露头角,随着舞蹈之路越走越远,文字越来越少,这是他自觉排斥文字的结果,因为“文字伤舞”——“讲求文字可以界定的表现往往限制了肢体的丰富性。”,也许也有些暗示着这样一本书的可一不可再?
林先生感情丰沛,内心柔软,几乎每一篇文字他都在“哭”,云门演出成功,他“在旅馆的房间里一个人干掉两瓶红酒,大哭大叫。”;师长过世,他“从医院出来,一路号啕。”;为学生的一句谢谢,他“冲下楼,在无人的黑巷里狂奔。流着泪。”……要命的是,我被林先生拽进了那个世界里,几乎一路跟着哭过来。
看企宣的简介,看到的是云门舞集自出成立至现在的斐然成果,全球范围内的好评如潮;看云门的舞,空灵纯粹,毫无烟火气;看林先生接受采访,更是平和、温柔得不像话。只有在书里,才能看到他数十年载誉高歌的路,亦是一条独自扛着彷徨、焦灼、疼痛和无力感前行的路,也是一条几番断折又几番续接起来的路,日久天长,那便不再是一种张扬于外的姿态,而成了光芒内敛、温柔的“林式坚持”。也正是无数次的坚持,才会有今日《流浪者之歌》在全国巡演时,每到一处,媒体都会再三强调以下事实:“请务必准时,如果错过了开场,唯一一次的再入场机会在开场后的十五分钟”“请勿摄影摄像,无论什么时候发现有这行为,立刻谢幕重演。”这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赢得的敬重。
三
书中有数篇怀念师长的文,写到的那些人,那个五彩缤纷的七八十年代,真是让我好着迷。总是“刚好多一张票”的俞大纲先生,在林怀民苦闷的时候会跟他说:“我来讲庄子给你解闷。”;仅有一面之缘却张罗起基金来为云门度过草创期财务危机仗义的叶公;还有不知名的公交车上的小男孩,奋力地挤到林怀民先生面前问他:“云门解散了,我们要到哪里去看舞?”;就连那个喊着“你们这帮男生无聊透了”摔门而去的三毛,都那么精彩,至今有着发烫的温度。真的很想问问林先生,那样的情感和体温,在现在这个时代里,还有么?时代纷沓的脚步碾踏过同一片土地,百变的霓裳扰得人眼乱,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情与姿态从这个纯真不再苦毒弥漫的当下去找寻营养和前行的力量?每次看云门的舞,那种遥远和空灵总让我感觉不到时间在向前走,似乎在每一出舞中,也能看到一个如《流浪者之歌》中的禅定者形象屹立其中,林先生您是否可以赐教,那种内心的“定”是从何而来?
四
林先生说:“(在舞谱影像诞生之前),舞蹈作品就靠代代相传,在一场场演出里存活,略有差失就在某一场幕落舞者汗水未干前蒸发了。”“云门”一词也是佐证,传说中中国最古老的舞蹈,至今只留一个让人遐想的名字。但即便在今日,每一场现场的舞蹈演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然的孤本,不论通过何种介质,终究无法还原现场的微妙氛围。林先生在书的前言里说,或许云门未来的艺术总监并不以为站桩、打坐的必要,如此一来,如《水月》《行草》这样的作品就必然要退休了。这是生命枯荣的定律,林先生对此得失心很淡,不能释怀的却是我们,在长久的认知里面,林怀民就是云门舞集,这个观念已是根深蒂固,我们也会作像上文中的男生的发问:“我们要到哪里看舞呢?”当然这样的发问实在显得太早太过杞人忧天,现在能看到的林先生,年逾花甲之身仍然时时迸发着惊人的能量,领军云门在世界范围内一站站地演,亦一年年地有着推陈出新的作品。有舞如此,不能再错过,只是不知道,明年云门还来不来?
本文由bosco于2018-11-08发表在舞蹈吧,欢迎舞友加入QQ群:685936921。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6526.html
本文链接:https://wudao8.com/6526.html
舞蹈QQ群
发表评论